Web 2.0 医疗网站“别来无恙”的前世今生

Web 2.0 医疗网站”别来无恙”的前世今生

June 16th, 2009 Denis 496

这是一篇客座博客,由”别来无恙”的创始人朱旭光撰写,也欢迎大家来我爱水煮鱼做个客座 blogger。 :-)

回想起”别来无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年以前。那时候我还在上海的一家教育技术服务公司作部门经理,我们的客户是国内各大知名高校,我们的产品就是帮助大学和教师在线建设和教授课程,我整天和各个大学的教务处打得火热。但我并不满意我们系统的工作模式,那是一种典型的集中式的体系,是自上而下的去建立和推动一件事情。在我的工作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其实更多的价值并不是把握在少数人和管理者手中,而是整个体系中的每一个分子、每一个用户。那两年,也正是 Web2.0 发展的最如火如荼的时期。

当时我就曾经和现在的合伙人之一 Zero 提到过一个庞大的设想 — 建立一个开放的、自主的、可交易的教育平台,从每一位教授、每一门课程入手,去”围攻”官方的教育体系。尽管这个计划听起来非常诱人,也非常符合大家挑战传统教育体制的趣味,但最终还是被我们自己否定了。即便如此,由此引发的思考让我们越来越相信,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真正以人为本的新世界,人们最终会把更多的事情拿到网络平台上来完成,现实生活和互联网将会越来越多地重合。而我们,应该立即做点什么。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开始寻找机会。由于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比较局限,所以我们只好从生活出发,试图发现那些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当时讨论的题材非常广泛,其中比较深入的就包括家庭网络、育婴、宠物、饮食等等,在这些领域中也很快出现了一些佼佼者,比如现在的 BabyTree、爱狗网等等。当我们开始考虑医疗领域的时候,几个人不约而同地表示认可,而且迅速的锁定了目光。虽然我当时对医疗一窍不通,但我仍可以明确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用户需要并且有着巨大空间的领域。07年10月左右,Google 推出 Google Health,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决心。

在”别来无恙”出现之前,国内的医疗健康网站是以门户和传统论坛为主的,资讯是最主要的内容。在这方面我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也不符合我们思考方式。我们希望可以由用户来发布自己在医疗健康方面的经历和看法,形成一个来自患者的、更加真实而生动的信息来源。经过对国内外相关网站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最终确定了目前”别来无恙”的整体架构,主要包括了电子病历、医疗点评、话题讨论三个主体部分。其中点评和讨论当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范例,比如大众点评网、豆瓣网等等。但电子病历还没有在互联网上应用的先例,因此,我们成为了这方面的先行者,率先开发了在线病历管理系统。

我们设计的电子病历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而并非单一的文本信息。它包括了一次治疗过程的各种基本要素,疾病、医院、药品、支出、时间周期等,当然也包括用户本人对治疗过程的描述和主观感受。这种设计有很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1、便于集中同类疾病的治疗经历和聚集同类患者;
2、可以形成疾病与药品和医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比如哪些药品被普遍使用在慢性胃炎的治疗?哪些医院有更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经验?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数据;
3、可以真正形成个人的健康档案,并在未来有更多统计和分析的空间。当然,这种设计也不可避免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因此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在病历管理功能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最终实现了一个可用并且相对易用的目标。

至于”别来无恙”对用户的价值,我们自己也存在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从最开始的医疗点评、健康管理、健康信息互动一路发展过来,直到最近,我们逐渐形成并认可了”分享医疗经验”这个主题。”医疗经验”是一个高度精炼的概念,从各种信息形式中提炼而来,包括病历、点评、讨论、知识等等,而这些信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来自用户本身。而医疗经验也恰恰是在以往的应用形式中不易获得的,它不是一些通用的常识和资讯,不是一个具体的专业化的治疗方案,也不是对某个问题简单的交流和讨论,而是一个具有很强复合性的概念。

举个例子,假如你关心慢性胃炎这种疾病,以往只能通过搜索引擎来获得一些信息,这些内容都是常规性的介绍、通用的知识和一些分散的支离破碎的问答和讨论。但是当你来到”别来无恙”里慢性胃炎的页面时,你会看到其他人治疗慢性胃炎的过程和体会,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有效的药品,在哪些医院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甚至进一步了解这些药品的价格和购买信息,这些医院的服务品质和价格水平等等。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医疗经验”的组成部分,在我们这里得到了精确的聚合,从而你会更加有信心去正确、高效、经济地治疗疾病。

伴随着广大用户的反馈意见和我们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别来无恙”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尽管不会更新的那么频繁,但我们确信在向更好的方向前进。现阶段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改进服务,这种改进将主要体现在信息展现形式和具体功能的易用性两个方面。信息展现形式的调整是为了更好的传达”别来无恙”的核心价值,帮助用户更明确的认识”别来无恙”,并产生使用的意愿。过去在这方面我们都曾作过一些重要的调整,近期也在酝酿新的思路和计划,以便更好地支持”分享医疗经验”这个主题。功能易用性方面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降低用户的学习和使用成本,让用户可以更加流畅地在”别来无恙”上开展互动,具体的比如病历的发布、注册流程、检索功能等,都将逐步有所改进。另外,我们也越来越重视运营层面的工作,希望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加强和用户之间的联系,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比如我们近期正在进行的”填病历,赠药品“活动,就是在这方面的一种尝试。

“别来无恙”虽然是一个网站,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最为传统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对互联网的应用还比较初级,甚至可以说原始。国内的医疗健康网站主要有健康门户、在线咨询、在线导医等模式,在一些细分领域中已经形成高度同质化、集中化的发展趋势,比如著名的39健康和寻医问药,都在扩张各自的产品线,由过去的差异化竞争逐渐转变为正面交锋。但我认为这种变化仅对局部竞争有影响,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价值有限。医疗健康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占国内GDP的比例达到5%以上,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超过10%。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医疗健康在互联网上一定大有作为,有更多值得探索的模式和发展方向,比如健康管理、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等。

相对于国内,国外医疗健康网站似乎更加多样化,比如综合健康门户 WebMD, EverdayHealth, HealthLiving 等,都比较好地融合了资讯和互动。另外还有一批典型的 Web2.0 健康网站,例如 patientslikeme, Inspire 等,都专注于各自的细分领域并且很有特色,比如 patientslikeme 的病情管理系统,专业性、易用性都非常的优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当然,由于医疗体制和应用习惯的差异,国外的健康网站无论在应用架构方面还是在专业体系方面,都无法简单的复制到中国,或许这也是国内医疗健康网站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

所以我认为在医疗健康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这个领域有实在的用户需求、庞大的市场规模、充分的创新空间,值得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领域,投入到这个领域,这里不是竞争激烈,而恰恰是缺乏竞争。我们也希望大家共同来推动行业的发展,更好地解决用户在医疗健康方面的问题,让看病就医不再成为一件难事,让患者在承受病痛之苦的同时,不必再面对更多额外的困扰。

最后感谢水煮鱼提供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们的想法!本文首发水煮鱼博客。
别来无恙 朱旭光

《Web 2.0 医疗网站“别来无恙”的前世今生》上的一个想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