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QE3劫持中国 作者: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 钮文新 2012-09-17 星期一

BWCHINESE中文网钮文新:其实美国和欧洲都在做一件事,用制造另一个泡沫的收益,弥补前一个泡沫的损失。而在这个过程中,顺便通过滥发货币甩掉一部分债务包袱,用通胀劫持一把弱势货币国家,使世界经济回到从前。

14198.10点,这是道琼斯指数在2007年10月11日创出的历史高点。但在我看来,这个高点也代表着美国经济60年的发展巅峰。正如索罗斯、罗杰斯等投资大家曾经所言:这次危机是对美国经济60年的总调整。

是不是这样?投资家当然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但美国政治家如果也”认头”这样的判断,那政府对抗经济长期衰退的信念就会被削弱。

更重要的是:一旦道指未能超越14198.10点,而是在其之前掉头向下,那60年的总调整将变成市场共识,这对美国投资者的信心将构成严重伤害,而使美国经济的调整期更长。

不要以为美国人的政策不会直接针对股市。我坚信,美国的任何政策都在考虑将对股市构成的影响。也可以说,与股市貌似无关的政策,其实都与股市密切相关。

比如9月14日的新闻称:美国的QE3实际已经推出了。这个QE3仅仅是经济的考量吗?当然不是。笔者的理解是,美国人从来没有把股市行情的变动剔除于经济之外。

所以,QE3的一个直接结果很可能导致道琼斯指数创出新高,甚至突破14198点。这不是美国经济强健的体现,而是美元贬值引发的流动性效应。但无论如何,道指创出新高的泡沫,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

不是吗?近日,美国政府出售了其对ING的大多数持股,减低了持股比例。如果没有股市投资情绪的高涨,美国政府是否可以完成这样的动作。

过去一点时间,那些在危机发生之初,不得不接受政府援助的金融大鳄,也纷纷回购自己的资产,这些钱从何而来?当然是金融市场的投资收益。

说破了,其实美国和欧洲都在做一件事,用制造另一个泡沫的收益,弥补前一个泡沫的损失。而在这个过程中,顺便通过滥发货币甩掉一部分债务包袱,用通胀劫持一把弱势货币国家,使世界经济回到从前。结果是:富国更富,穷国更穷。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道指真的在到达14198点之前掉头向下,笔者坚信,美国的QE力度还会加大。

很多人问我,那中国该怎么办?

现在已经没那么简单的答案了,因为对抗欧美滥发货币的最佳时机中国已经错过了。那是不是也必须有办法,当然,必须,哪怕是亡羊补牢。

第一,必须采取”被动放宽”的货币政策,允许成本上涨的过程中,企业将涨高的成本传导至下游商品,换句话说,扩大CPI容忍度。我们必须懂得货币战争的残酷性,而货币战争中,关键要看货币政策。

第二,必须让股市上涨,哪怕是权且使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强行将限制在央行的存款转化为投资,让企业不断恶化的财务报表获得修复的机会。

第三,除了金融手段之外,对企业实施减税。

第四,尽一切能力提高社会保障,尽一切能力保住终端消费需求。

其实,一切建议的核心都是为了保住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避开重大的”信贷危机”风险,这对当下的中国而言,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顺便提几句,8月份的货币数据符合预期。贷款增长没什么想不到的,短期贷款增量较多,中长期贷款增量较少,这不奇怪,这是企业债和信托贷款增加而产生的挤出效应。

当企业有办法通过债券市场解决中长期贷款问题之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应当主要集中于短期流动性的需求。

在政府鼓励发展债券市场的前提下,中国对贷款的关注点和关注方式必须发生转变,不能总基于历史经验性的认知。

其实,更应当注意的是:中国央行现在的货币政策操作基本上是以货币市场利率稳定为目标,进行数量的调节。

就是说,当货币市场利率上行之时,央行加大货币数量投放力度,把利率压下去;当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时,央行收一点货币数量,把利率扶起来。这样操作的客观结果实际就是”被动宽松”。

因为,当实体经济信贷、债券发行增加,使得货币供给短缺时,货币市场利率会走高,这样就迫使央行投放货币,而客观上形成”被动宽松”。理论上说,只要不主动性紧缩,这样的操作方式就是对的,也是明智的。

责任编辑:NONO Han

歧路彷徨 – 杀伐决断

一、创新基因

网络视频已经取代电视,成为我的主要信息源。这两年我关注过的网络视频采访,以国内创业精英为多。

这些精英人士谈到,中国缺乏创业文化基底/基因,中国多模仿。
其中,优米网王利芬对万科地产王石的采访给我印象最为深刻。

今天看到专栏作者克鲁德曼(?)说,中国是四大发明的国度,怎么会缺乏创新基因,之所以现在中国缺乏创新,原因是中国社会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缺乏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而真正的创新是风险的,这就导致缺乏安全感的中国人无法投入做有风险的创新。

这个说法,我认为比王石的说法,要合理得多。

二、传统文化

维基百科的普世价值词条,将对传统文化的保守和认同作为普遍价值之一。

如今成为热门buzz word的“普世价值”,带有政治和启蒙意义。这词,与“普遍价值”中性相比,有其不同的特质。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和保守,是否普遍价值的一部分。这在很多人那里,显然是要问号,甚至要激烈批评乃至反对的。

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为例,任正非深受新中国的革命/献身/危机哲学的影响,华为有很深的危机感,创始人说“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惟有惶者才能生存”。依我看来,据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治理,任正非本人是认同传统文化的。但华为的群狼哲学,则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典型实践,与共产党革命传统高度一致,这也应该算到我们传统内么。

而万科地产创始人王石则不甚相同,王石认为中国的修身齐家平天下、圣人哲学是不符合人性的。王石认为,基督教文化的原罪理念是西方精神的内核,西方民主宪政体制的根基就是基于人性本恶的原罪,政治体制就是要警惕人性恶的原罪反噬人类本身。王石认为,东方的圣人观念是不符合现实,与当今世界不相符合,首先他自己就有很多恶。王石认为,圣人是不存在的,人性原罪才是平等的基础。

比较奇怪的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度,明治维新、拥抱西方君主立宪、脱亚入欧的国家。任正非和王石,都很欣赏。有网传任正非的多篇文章和王石的多个视频采访为证。

日本毫无疑问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日本企业浓重的论资排辈、尊重资深员工,重视集体精神。这些,似乎都和中国、韩国类似。

那么,日本的人文/企业文化,为何成为任正非、王石二人共同的欣赏?

三、杀伐决断

眼下,正是9.18。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搅动东亚乃至整个太平洋,20亿的人类在躁动。

杀伐决断,无论如何是个困难的决定,尤其在这个和平年代。

18大在即,这个国家的命运,往哪里去?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个人,乃至公司,未来的路途,近年也是歧路彷徨。需要杀伐决断。

于个人,尊崇更早的传统,比如仁义礼智信、抱朴、利益群生。还是学习西方哲学的进取、弱肉强食的群狼战略、丛林法则、合理利己主义?

原罪、人性本恶,这不是我的信仰。
我相信人格的完满、生命的平等,内外世界缘起无生。
但你如何抉择?

于公司,安稳守成,还是开辟新战场?
如果安稳守成,那么你可以慢慢转向,也可以一边向前一边思考一边调整。
如果激进创新,那么你需要面对一无所有的可能。

杀伐决断,需要你给出立场。老夫子批评的“乡原”,无原则的乡愿,四平八稳的厚黑学,正是没有立场的异名。

很久没写这么多文字。

但,外面给你的时间,自己给的时间,都未必有很多了。

列位有啥看法,发表下你的意见?

-EOF-

80. 楚霸王                                                         一九八六年六月廿七日
霸王姓项名藉,字羽。秦时下相人。年少尚武,力能扛鼎,气可拔山。秦末,陈涉和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其叔项梁起义,举兵伐秦。后梁死,羽代领其军,所向无敌,大破秦兵,入关弑秦王子婴,火焚咸阳。自称西楚霸王,以刘邦为汉中王,平分天下。羽性仁柔,不能当机立断,鸿门宴铸成大错。终于九里山前误中埋伏,全军覆没,无颜再见将东父老,故于乌江自刎,令人叹惜不已!
评曰
粗暴善战    勇猛无敌    仁柔寡断    失戎先机 
匹夫之风    为后人讥    全军覆没    众叛亲离
又说偈曰
力能扛鼎气拔山    有勇无谋失机先
虽有范增不重用    弃置韩信奔四川
衣锦还乡光宗祖    丢盔败阵面无颜
自刎乌江付流水    叱咤暗哑古今传

iPad header

Server Variable Value
ALL_HTTP HTTP_CONNECTION:keep-alive HTTP_ACCEPT:application/xml,application/xhtml+xml,text/html;q=0.9,text/plain;q=0.8,image/png,*/*;q=0.5 HTTP_ACCEPT_ENCODING:gzip, deflate HTTP_ACCEPT_LANGUAGE:zh-cn HTTP_HOST:i.my0513.com HTTP_USER_AGENT:Mozilla/5.0 (iPad; U; CPU OS 4_3_3 like Mac OS X; zh-cn) AppleWebKit/533.17.9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5.0.2 Mobile/8J2 Safari/6533.18.5
ALL_RAW Connection: keep-alive Accept: application/xml,application/xhtml+xml,text/html;q=0.9,text/plain;q=0.8,image/png,*/*;q=0.5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Accept-Language: zh-cn Host: i.my0513.com User-Agent: Mozilla/5.0 (iPad; U; CPU OS 4_3_3 like Mac OS X; zh-cn) AppleWebKit/533.17.9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5.0.2 Mobile/8J2 Safari/6533.18.5
APPL_MD_PATH /LM/W3SVC/173/ROOT
APPL_PHYSICAL_PATH f:usrcn50172
AUTH_PASSWORD
AUTH_TYPE
AUTH_USER
CERT_COOKIE
CERT_FLAGS
CERT_ISSUER
CERT_KEYSIZE
CERT_SECRETKEYSIZE
CERT_SERIALNUMBER
CERT_SERVER_ISSUER
CERT_SERVER_SUBJECT
CERT_SUBJECT
CONTENT_LENGTH 0
CONTENT_TYPE
GATEWAY_INTERFACE CGI/1.1
HTTPS off
HTTPS_KEYSIZE
HTTPS_SECRETKEYSIZE
HTTPS_SERVER_ISSUER
HTTPS_SERVER_SUBJECT
INSTANCE_ID 173
INSTANCE_META_PATH /LM/W3SVC/173
LOCAL_ADDR 223.5.209.59
LOGON_USER
PATH_INFO /header.asp
PATH_TRANSLATED f:usrcn50172header.asp
QUERY_STRING
REMOTE_ADDR 112.2.56.55
REMOTE_HOST 112.2.56.55
REMOTE_USER
REQUEST_METHOD GET
SCRIPT_NAME /header.asp
SERVER_NAME i.my0513.com
SERVER_PORT 80
SERVER_PORT_SECURE 0
SERVER_PROTOCOL HTTP/1.1
SERVER_SOFTWARE Microsoft-IIS/6.0
URL /header.asp
HTTP_CONNECTION keep-alive
HTTP_ACCEPT application/xml,application/xhtml+xml,text/html;q=0.9,text/plain;q=0.8,image/png,*/*;q=0.5
HTTP_ACCEPT_ENCODING gzip, deflate
HTTP_ACCEPT_LANGUAGE zh-cn
HTTP_HOST i.my0513.com
HTTP_USER_AGENT Mozilla/5.0 (iPad; U; CPU OS 4_3_3 like Mac OS X; zh-cn) AppleWebKit/533.17.9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5.0.2 Mobile/8J2 Safari/6533.18.5

被围困的学院—— 一份来自前线的报告

被围困的学院—— 一份来自前线的报 告 36氪 by 陈小蒙 on 09-05-2012 16:15

编者按:多年以来,硅谷一直没能依 赖它的颠覆性科技推倒学院的高墙。 但是现在,整个战势改变了——《华 盛顿月刊》的一名记者深入硅谷前 线,写了一份长达七页的报告,36 氪详细整理。

去年8月,著名投资人Marc Andreessen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 一篇文章《为什么说软件在蚕食这个 世界》(Why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在这篇文章中,Marc Andreessen发表了如下观点,

现在,创业的成本越来越低,而 互联网越来越大的覆盖面也使得 规模经济成为可能。在这样一个 时期,正如亚马逊推倒实体书店 一样,一个接一个的传统行业将 被颠覆——其中以医疗和教育首 当其冲。至少,他自己的钱就是 投在了这些领域。

像Andreessen这样的投资人把目光 瞄向哪里,其他投资人就跟着把钱投 到了哪里——根据美国风险投资联合 会的数据,在美国,教育科技领域的 投资从2007年的不到1亿美元飙到了 去年的4亿美元。而对硅谷这样一个 创新、科技和财富的发源地而言,高 等教育尤其是一块肥肉。

不过,你也许会说,早在上个世纪 90年代,就有人嚷嚷着要推倒学院 的高墙。他们当时也是自信满满,但 最终落败。而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 高等学校的整个体系要比实体书店复 杂太多倍——它是一个享受政府补 助,受到严格监管,固有文化根深蒂 固的领域,对数字化进行了顽强抵 抗。但现在,那些学院高墙的捍卫者 面对来自互联网的威胁,却感到了前 所未有的恐慌——

传统大学纷纷”下海”

可以说,斯坦福大学走在这一次 教育革新的风口浪尖上。在去年 秋天,斯坦福大学的一批教授率 先推出了一项实验:让全世界超 过10万名学生免费学习他们的在 线课程。到了十二月份,MIT跟 着推出了一个非营利性机构 MITx,这个项目同样会给学生提 供大规模的免费开源课程 (MOOC),并授予他们相关的 证书。到了今年一月份,同样来 自斯坦福大学的CS教授 Sebastian Thrun毅然走出了象 牙塔,成立了一家新的盈利性公 司Udacity,目的就是将顶尖的大 学课程(目前主要是CS方面的课 程)免费开放给全世界的学生。 而在三月份,另外一批斯坦福大 学的教授也坐不住了,他们联合 成立了另一家公司Coursera,可 以为学生免费提供来自普林斯 顿,斯坦福,密歇根,宾夕法尼 亚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免费在线课 程。到了五月份,哈佛跟MIT强 强联手,推出了一个更大的免费 开源在线课程项目edX。在那之 前,哈佛对在线教育并不感冒 ——但其他大学的纷纷试水让这 个原本的行业老大明显感到了压 力。然后,在七月份,弗吉尼亚 大学连同杜克,约翰霍普金斯, 加州理工,莱斯,爱丁堡,和其 他一大批在业内享有盛誉的大 学,统统加入了Coursera的阵 营。仅仅在一周以后,伯克利就 宣布加入了edX。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线高等 教育的地位就从原先被视为活跃在低 端市场的、盈利性大学的赚钱小伎 俩,一下子成为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多 所大学竞相追捧的新宠。可以说,传 统大学对其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 弯。在这背后,恐惧成了一个强大的 驱动。

来自硅谷的巨大压力

1.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创业成本越来 越低

在美国,整个教育行业的投入高达1 万亿美元,而在世界范围内,这个数 字还要高很多。目前,基于人与人之 间的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各种在线业务 可谓炙手可热,但是,在实体学院中 开展的信息交换,几乎都是基于学院 很早之前建立的那套体系,这里面存 在一个严重的效率问题——去年夏 天,业内著名风险投资人Peter Thiel 就推出了一个冠名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目的只是为了证明一 点:传统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就是垃 圾。在Thiel看来,让最聪明的那部 分学生花上25万美元,耗掉四年的 时间,接受不过尔尔的大学教育,而 实际上他们却可以做一些真正有意义 的事,比如在硅谷创业并挣上一笔 钱,这事想想就太荒谬了。所以,这 个奖学金项目会资助20名年龄在20 岁以下并选择离校的学生,让他们创 业或者做一些别的有意义的事情。而 另外的一些VC和创业公司则从传统 教育的弊病中看到了巨大的机会——在今年四月份,一家创业公 司Minerva Project就获得了 Benchmark Capital高达2500万美元 的巨额种子投资。它们剑指常青藤大 学,自称Minerva Project是”一个多 世纪以来美国第一所全新的精英大 学”。

而Minerva Project的创始人Nelson 则认为,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现状越 来越明显。最近的几十年里,整个世 界总体处在一个和平年代,也有越来 越多的人愿意并有能力支付高等教育 的学费。而实际上,那些古老的精英 学府在市场中还一直叱咤风云。这也 是为什么,申请哈佛的学生在很多年 内,都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面对如此强劲的需求,哈佛采取了什 么措施呢?答案是,基本上什么都没 做——在过去的20年内,哈佛并没有 怎么扩招。原因很简单:一.他们不 需要、也不愿意扩大教学规模。二. 扩招就意味着要打破赤裸裸的场地限 制。跟哈佛相比,耶鲁算是一个例 外,他们扩招了15%、人数在800左 右的学生。不过,这就意味着他们需 要建立两所新校舍——成本超过了6 亿美元,这个数字足足有Minerva巨 额种子投资的24倍。

想想看,假如拿上面的6亿美元投资 24家像Minerva这样的教育类创业公 司,结果会怎样?可以说,跟传统大 学相比,在线大学在基础设施投入方 面的优势实在太明显了。不仅如此, Nelson称他们将对四年制的教学采 取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办法。尽管它 的课程主要是在网上开展的,但从第 2年开始直到毕业,学生们便需要轮 流到新的国家、新的城市学习,颇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气势。不过,即 便这样,Nelson称整个四年下来的 花费也不到常青藤大学的一半。而 且,假如Minerva可以招到一万名本 科生,他们的利润就相当可观了。

还有一点是,在线大学服务的学生来 自全世界,而非像常青藤大学一样, 瞄准了社会中极少数的一部分人群。 Nelson预计,Minerva90%的学生都 不会来自美国。所以,即便大家对在 线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模式的怀疑会让 申请人数打一部分折扣,即便他们将 学生录取和毕业的门槛都抬高,在某 种程度上来说,光是用户规模这一 点,就足以解决上面所有的问题——1万名学生对70亿的人群来说,实在 不算什么。

除了服务人群强大以外,现在互联网 创业的成本也越来越低。

我们说,现在是平台统治着这个世 界,所以很多教育类的公司也瞄准了 要做平台——但是,做线上平台和做 线下平台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像沃 尔玛这样的零售商需要在全世界范围 内部署不计其数的实体平台,然后将 这些实体平台跟几个巨型的交通,远 程通讯和商务网络联合在一起,才能 将成千上万的生产商和数以千万计的 消费者联系在一起。而且,当消费者 在沃尔玛上消费了100美元时,大部 分的钱都没有流向沃尔玛的股东们, 而是流向了供应商和沃尔玛的员工。 但在互联网上搭建平台的最大好处 是,你不需要为了分散在世界各地不 同地区的客户搭建多个不同的平台, 你只需要搭建一个平台——比如说 EBay就是一个一对一交易平台, Amazon就是一个提供各类商品交易 的电商平台,Craigslist是一个基于 本地商家的商品、服务交易平台,而 Facebook则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基 于关系的社交平台。而且,跟实体商 品不同的是,Facebook不需要为网 站上不计其数的信息花上任何钱,因 为它的用户会免费生产这些信息。而 Facebook也不需要为信息传输花上 任何钱,这是用户与远程通讯服务提 供商之间的事情。对Facebook来 说,唯一的开销就是软件开发和数据 存储的成本。正因为Facebook只需 要维持一个平台,所以它只要雇佣几 千个员工,而不是像沃尔玛那样,雇 佣超过两百万名的员工。

再举一个实际的例子,Open Study是一家允许用户免费创建学习 小组的网站。这家网站打着这样的广 告:”厌倦了一个人学习是吗?””快 跟那些跟你学习同样课程的人联系在 一起吧。”这家公司目前有来自世界 170个国家,1600所学校的100,000 名学生用户。因为Open Study所有 的计算能力,电子存储,安全备份, 以及相关的通讯设施都可以从一个远 程的服务提供商中打包购买,所以, 运作一家这样的创业公司,实际所需 的物理设施就只是5台MacBook Air,5把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黑色 椅子,一张桌子,以及一个够快的 wi-fi而已。而这家公司的办公地 点,则选在了Learn Capital——一家 专注于教育投资的风投机构,同时也 是Open Study的投资方,二楼的一 角。此外,另外一家以为学生提供数 字单词卡起家,网站月独立访客超过 7百万的创业公司Quizlet则称,他们 每个月维持整个网站的开销,都不到 美国一个小学、或初高中学生一年 1.5万美元的学费。

所以,我们看到了,尽管高等教育面 临政府的严格监管,涉及了各种政治 复杂性,但相比之前提到的1万亿美 元的投入,像Learn Capital这样的投 资方投资几个围在一张桌子前的小团 队,能花上多少钱呢?对他们来说, 这就像用钱购买一张廉价的,但是中 奖概率还不小的彩票。现在大家看的 就是谁的运气足够好,可以夺得最后 的大奖。

2.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哈佛商学院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 将创新归为了两类:”颠覆型”创新 跟”维持型”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在硅谷,针对教育的 创业公司当中同样存在这么两种势 头。有一批黑客应该是大学校长们待 见的,因为他们目前只是用一种温和 的方式,企图让校园生活变得更美 好,并不会对传统高校构成严格意义 上的威胁。举个例子,OneSchool就 是一款为在校生提供校园导航的移动 应用。它将校园地图,课程安排时间 表,学校各部门的电话索引等等信息 全部放在了一个界面中。而他们的联 合创始人全都是上个学期从宾州州立 大学辍学创业的学生,其中的一名联 合创始人才19岁。另外,我们之前 也报道过,一个服务面向小学和初高 中课堂,通过光荣榜系统帮助老师管 理课堂秩序、激励学生 的ClassDojo,也获得了硅谷创业之 父Paul Graham等的160万美元种子 投资。

不过,更多人的野心都还不止于此。 其中一家创业公司Degreed,就准备 终结传统学院一手掌控教授资质认证 信息的局面。他们的创始人准备利用 现有的公共数据,比如说学术排名, 成绩通胀率(grade inflation)等等 信息,实现每个大学学位相对价值的 标准化,然后,再让用户将他们在校 园以外的学习经验量化,加到他们的 基本学位”得分”中。像这样的创业方 案通常会有两个命运:要么是在所有 人都知道它之前就先被拍死。要么, 就有可能颠覆整个资质认证市场。

此外,在学生教科书上面做文章,准 备给目前价值80亿美元的教科书产 业一沉重打击的创业公司,也不在少 数——比如成立于2005年,为全世界 超过7000所大学(三月份数据)的 学生提供教科书的在线租赁服务的巨 头Chegg。另外一家公司Kno,则要 为学生提供基于平板电脑的廉价电子 课本。然后,还有一家教科书比价网 站Bigwords准备通过聚合各大教科 书购买网站的信息,把价格透明带入 这个领域,告诉学生哪里能买到最低 价的教科书,包括电子书。

而Chegg除了提供电子书服务以外, 也将自己的业务扩大到了新的范围 ——比如支持学生在自己的平台上分 享或者交易课堂笔记。Chegg的服务 受到了大学方面的警告,他们称,教 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受到知识产权 的保护,所以不能被再次出售。不 过,学院的这种做法也刚好自曝弱点 ——大学的商业模式原本就是依赖这 些稀缺的教育资源,而现在,这么多 新兴的创业公司试图获取这些原本稀 缺的资源,并以更低廉的价格分享给 更多的人,他们当然不干。

而在课程资源方面,除了我们之前提 到的Udacity,Minerva Project, Coursera等等创业公司以外,还有 一家创业公司Udemy允许任何用户 在平台上设计并开设自己的课程,然 后通过跟用户分成(30%)赚取收 入。自2010年推出以来 ,Udacity已 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授课。一些授 课者也利用这个平台赚到了数十万美 元的收入。

总之,像这样的教育类创业公司,我 们还能举出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创 业公司背后的投资人又是怎么想的?

看好教育,但意见不同

目前,VC界在投资理念上存在分 歧。其中的一种想法是,玩技术 就是一种赢家通吃的游戏。在每 一个崛起的Facebook后面,有 几十个像Friendster这样的社交 网站倒下了。而创业公司的成败 往往在于时机的选择和这些公司 的执行力。每个人都知道社交网 络会成为下一个金矿,但是,扎 克伯格做得更好,所以他成功 了。而人才永远属于稀缺资源。 所以,这些VC会极力找出那些智 商最高,团队最好的人群,然后 把大赌注压在他们身上。

而另外一种想法是,这个世界太 复杂也太混乱了,要真正预测到 底哪家公司能够成功将人才,运 气,时机等等要素全部抓准,实 际非常困难。所以,一个比较聪 明的战略就是,将赌注下在某个 大类上,而不是其中的某个团 队。而最近投资在高等教育创业 公司的资金之所以疯狂涌入,就 是因为,整个风投界对这整个领 域非常看好。

这里我们想着重分享一下投资人 Peter Thiel的看法。Thiel并不认同将 钱投在某一个大类这样的做法,他要 投资的,是下一个Facebook。Thiel 以及他领导的风投公司Founders Fund认为,在最近的几十年时间 里,人类发展的进程相当令人失望, 而这一部分就要归咎于风投公司。他 们专门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 章《”未来”到底出了什么状况?我们 明明要的是飞车,结果却只得到了 140个字》。现在,很多的投资人都 在寻求快速的投资回报,将目光瞄准 了一些短期的创新,而这不仅对整个 世界不利,对投资人自己来说也不是 件好事——根据他们自己的这份宣 言,风险投资公司从1999年开始总 体上是在亏钱。但是,真正的聪明人 会把钱投在一些变革性的想法上。

不仅如此,正如我们网站之前的文章 中提到的那样,Thiel认为现在很多 人将资金,人力和精力都消耗在了 做”从1到N”这件事——也就是说,在 现有事物的基础上推出一个优化的版 本,将它们传播给更多的人。而 Thiel真正感兴趣的,是如何实现”从 0到1″这个过程——即创造一个之前 没有的,完全崭新的东西。这个比喻 同样可以用在教育上:完全颠覆教育 行业 VS 只是将教育服务拓展给更多 的人,或者通过解决一些显而易见 的,跟教育效率,教育的不合理性直 接挂钩的问题,来挣上一笔钱。

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在这一场牵涉传统学院,新兴创业公 司,以及观点各异的投资人的博弈 中,到底谁才会是最后的赢家?答案 是,不知道。也许Udemy开放、民 主的本质可以让它脱颖而出,也或 许,哈佛,伯克利和MIT三座大山会 最终促成edX的胜利,再或许,硅谷 那些精于用户体验的创业家们最终将 打败学院的那群老古董们。但有一点 是肯定的,即随着平台之战的打响和 在线教程的大量增长,这一新模式最 初的那部分拥戴和受惠者或许并不是 那批在周末忙着喝一杯的高校学生, 而是那些千千万万的,有着很好的天 赋和学习欲望,但却没有机会接受优 质的高等教育的人群。MOOC最初的 数据就说明了这一点:根据Udacity 创始人Thrun的数据,更多来自立陶 宛的学生注册了他的斯坦福在线课 堂,而不是被斯坦福直接录取然后去 上课。

不过,鉴于政府对传统高校的支持和 这些高校占据的高额公共财政津贴, 直接跟这些高校抗衡,依然是一项非 常艰巨的命题。相反地,这些新型的 创业公司很有可能会将那些没有监管 的私人领域作为切入点,并在那个领 域建起一座举足轻重的、跟高等学院 看齐的在线大学。从某种程度来说, 也许在这个十年过去以前,像这样的 一所大学就会崛起,它的精细度和可 信度将赋予它的学位足够的分量。与 此同时,学生在线学习的环境也会逐 渐改善,像 OpenStudy, Kno, Quizlet, Chegg, Inigral和Degreed这 样的公司,不仅会提供各种支持学习 的服务——学习小组、电子书、数字 单词卡片、课堂笔记、针对高校的社 交网络,也会提供很多精彩、有待开 发的新服务。

到那个时候,美国的高校就会体会到 真正的疼痛——这些高校将面临越来 越多的政治压力,因为越来越多的人 会呼吁将他们在低成本的MOOC中获 得的学分等价转移到传统高校的学分 中,而这些高校原本通过为学生提供 大型的,讲座式的课堂教学的利润空 间也将被进一步挤压。与此同时,那 些原本来自传统高校的,身负巨额助 学贷款压力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也 将不得不面对那些来自其他国家的, 通过在线课堂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 的正面较量。最终,那些真正的优质 平台将会崛起,而其他的竞争者就只 能逐渐沉寂,或者享受一个平庸的市 场份额。

最起码,硅谷的那批创业者就是这么 想象的。假如历史有任何借鉴意义的 话,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将被证明是 对的。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 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36氪

http://www.36kr.com/p/150770.html

法律标准与事实标准-八谈大数据时代

http://xiewen.blog.techweb.com.cn/archives/348

法律标准与事实标准-八谈大数据时 代 谢文的blog by 谢文 on 09-03-2012 10:36

苹果与三星的专利大战有了初步结 果,苹果大胜,三星惨败。就像世界 杯预选赛一样,这场大战是双场制, 在韩国打一场,在美国打一场,以避 免主场优势。在韩国打成3:3,法 院判双方都有侵权行为,苹果净赔偿 不过几万美元。在美国打成7:0, 三星要赔苹果10亿多美元。三星发 誓要上诉,但败局已定,纠缠下去可 能输的更多。韩国法院象征性地在本 国禁售了苹果几款过时型号的产品, 苹果很可能要求在美国禁售三星的当 红产品。考虑到不对称的市场规模, 三星最好寻求和解。以韩国民族主义 之强盛,经常能够左右本国政局,打 起官司来居然得到如此结果,让人不 能不佩服美国综合软实力的厉害。

这场大战的余波远远超出苹果三星两 家公司,势将深刻影响整个互联网业 的战略格局。如果用中国古代合纵连 横的故事做比喻,那么苹果走的是连 横的路子,携软硬实力超群和世界第 一大公司之势,强逼产业其他公司就 范。以谷歌为首的大部分公司玩的是 合纵的计谋,试图通过开放的安卓操 作系统形成产业联盟,以量胜质,将 苹果冻结在小众高端的市场范围内。 苹果选择三星这个安卓产业联盟的领 头羊暴打一顿,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 重伤安卓联盟,却可以迟滞它的发 展,而微软却可能从中获利,扩大市 场份额,最终形成三国演义,争取成 为势均力敌的三分天下局面。

究竟是依托以封闭式知识产权专利为 基础的法律标准打天下,还是开放知 识产权以市场份额这样的事实标准打 天下,这是这场大战的实质。早年微 软在PC操作系统大战中以有偿开放 的战略打败了苹果,历史究竟会不会 重演现在还很难说。苹果能否继续保 持软硬件方面的综合优势,将战火燃 烧到电视和相机这两个尚待开发的网 络终端市场上去,并在必要的时候大 幅降低产品价格;安卓联盟能否继续 保持在中低端用户市场的优势,依靠 人多势众推出花样繁多的产品;微软 能否兼顾两头,以较低的价格推广其 操作系统和服务生态圈;一切将在两 三年内见分晓。

尽管形式有所不同,法律标准还是事 实标准之争还是会延续到即将到来的 大数据时代。由于直接涉及广泛根本 的公众利益,政府的介入使得大数据 时代的标准之争更为复杂难料。根据 去年才刚刚成立的有四十多个多个国 家加盟的开放政府联盟的规则,所有 参与国都必须保证遵循本国的财政透 明,信息自由,财产公开和公民参与 这四条基本原则。所有使用公共财政 获取的数据除涉及国家安全者外,一 律要遵循以下标准向社会公开:1)数 据完整;2)数据保持原始状态;3)数据 及时;4)数据可读取;5)数据可供计算 机处理;6)数据采用通用格式;7)对任 何需要获取数据者无歧视;8)获取数 据无需许可。如果这些公共数据可以 采取立法手段确立标准,那么如何对 待非公共数据和商业数据?随着大数 据时代的进展,估计会出现各种强制 或诱导的方式,鼓励和迫使非政府机 构和商业机构在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 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公共数据 标准开放数据并为全社会服务。一些 行之有效并可以进一步扩大强制范围 的方法包括:1)任何使用公共财政资 金的项目必须公布数据;2)任何使用 公共设施的项目必须公布数据;3)任 何上市公司必须公布数据;4)任何涉 及公共利益的事情必须公布数据;5) 任何公众人物必须公布数据;等等。

网络业无法涉足数据标准的法律制 定,更多地是采取形成事实标准的办 法。例如,苹果和谷歌通过操作系统 和云计算平台,FACEBOOK通过开放 平台和节能型标准化数据中心,亚马 逊通过KINDLE和商务开放平台来尽 可能地规范和获取第三方数据。谷歌 近来更通过大数据汇集,存储,提取 和分析平台DRILL开辟了大数据形成 的新路。第三方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平 台进行大数据操作,前提是必须将数 据发送到这个平台上。看来,网络业 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主要途径要走数据 平等交换,用平台交换数据,形成事 实标准后的数据汇集等方式。这个进 程痛苦而缓慢,但方向已经确定,三 五年后应大见成效,几个龙头级企业 会脱颖而出。

无论法律标准还是事实标准,其目的 无非是确立通用游戏规则,减少大数 据时代的发展成本,尽快发掘新的社 会发展空间和商业利益,给未来的创 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中国不会误 了这班车,过若干年才恍然大悟。

法律标准与事实标准-八谈大数据时代

http://xiewen.blog.techweb.com.cn/archives/348

法律标准与事实标准-八谈大数据时 代 谢文的blog by 谢文 on 09-03-2012 10:36

苹果与三星的专利大战有了初步结 果,苹果大胜,三星惨败。就像世界 杯预选赛一样,这场大战是双场制, 在韩国打一场,在美国打一场,以避 免主场优势。在韩国打成3:3,法 院判双方都有侵权行为,苹果净赔偿 不过几万美元。在美国打成7:0, 三星要赔苹果10亿多美元。三星发 誓要上诉,但败局已定,纠缠下去可 能输的更多。韩国法院象征性地在本 国禁售了苹果几款过时型号的产品, 苹果很可能要求在美国禁售三星的当 红产品。考虑到不对称的市场规模, 三星最好寻求和解。以韩国民族主义 之强盛,经常能够左右本国政局,打 起官司来居然得到如此结果,让人不 能不佩服美国综合软实力的厉害。

这场大战的余波远远超出苹果三星两 家公司,势将深刻影响整个互联网业 的战略格局。如果用中国古代合纵连 横的故事做比喻,那么苹果走的是连 横的路子,携软硬实力超群和世界第 一大公司之势,强逼产业其他公司就 范。以谷歌为首的大部分公司玩的是 合纵的计谋,试图通过开放的安卓操 作系统形成产业联盟,以量胜质,将 苹果冻结在小众高端的市场范围内。 苹果选择三星这个安卓产业联盟的领 头羊暴打一顿,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 重伤安卓联盟,却可以迟滞它的发 展,而微软却可能从中获利,扩大市 场份额,最终形成三国演义,争取成 为势均力敌的三分天下局面。

究竟是依托以封闭式知识产权专利为 基础的法律标准打天下,还是开放知 识产权以市场份额这样的事实标准打 天下,这是这场大战的实质。早年微 软在PC操作系统大战中以有偿开放 的战略打败了苹果,历史究竟会不会 重演现在还很难说。苹果能否继续保 持软硬件方面的综合优势,将战火燃 烧到电视和相机这两个尚待开发的网 络终端市场上去,并在必要的时候大 幅降低产品价格;安卓联盟能否继续 保持在中低端用户市场的优势,依靠 人多势众推出花样繁多的产品;微软 能否兼顾两头,以较低的价格推广其 操作系统和服务生态圈;一切将在两 三年内见分晓。

尽管形式有所不同,法律标准还是事 实标准之争还是会延续到即将到来的 大数据时代。由于直接涉及广泛根本 的公众利益,政府的介入使得大数据 时代的标准之争更为复杂难料。根据 去年才刚刚成立的有四十多个多个国 家加盟的开放政府联盟的规则,所有 参与国都必须保证遵循本国的财政透 明,信息自由,财产公开和公民参与 这四条基本原则。所有使用公共财政 获取的数据除涉及国家安全者外,一 律要遵循以下标准向社会公开:1)数 据完整;2)数据保持原始状态;3)数据 及时;4)数据可读取;5)数据可供计算 机处理;6)数据采用通用格式;7)对任 何需要获取数据者无歧视;8)获取数 据无需许可。如果这些公共数据可以 采取立法手段确立标准,那么如何对 待非公共数据和商业数据?随着大数 据时代的进展,估计会出现各种强制 或诱导的方式,鼓励和迫使非政府机 构和商业机构在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 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公共数据 标准开放数据并为全社会服务。一些 行之有效并可以进一步扩大强制范围 的方法包括:1)任何使用公共财政资 金的项目必须公布数据;2)任何使用 公共设施的项目必须公布数据;3)任 何上市公司必须公布数据;4)任何涉 及公共利益的事情必须公布数据;5) 任何公众人物必须公布数据;等等。

网络业无法涉足数据标准的法律制 定,更多地是采取形成事实标准的办 法。例如,苹果和谷歌通过操作系统 和云计算平台,FACEBOOK通过开放 平台和节能型标准化数据中心,亚马 逊通过KINDLE和商务开放平台来尽 可能地规范和获取第三方数据。谷歌 近来更通过大数据汇集,存储,提取 和分析平台DRILL开辟了大数据形成 的新路。第三方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平 台进行大数据操作,前提是必须将数 据发送到这个平台上。看来,网络业 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主要途径要走数据 平等交换,用平台交换数据,形成事 实标准后的数据汇集等方式。这个进 程痛苦而缓慢,但方向已经确定,三 五年后应大见成效,几个龙头级企业 会脱颖而出。

无论法律标准还是事实标准,其目的 无非是确立通用游戏规则,减少大数 据时代的发展成本,尽快发掘新的社 会发展空间和商业利益,给未来的创 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中国不会误 了这班车,过若干年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