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贴标签

Fw: 裙角飞扬的日子

From: 刘仰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2:34 PM
Subject: 裙角飞扬的日子

伊莎贝拉-阿佳妮在银幕上消失已经有年头了。西元2009年初,她主演的一部新作《裙角飞扬的日子》在法国上映,被称为”惊世骇俗”之作。我觉得第一个让人”惊骇”的是阿佳妮的形象。阿佳妮曾经号称”法国第一美女”,得过一大堆电影节的奖项。出演《裙角飞扬的日子》这部片子时,她已年过半百。她没有像很多女演员那样,用一系列技术手段伪造年轻和苗条,而是呈现了一个比较自然的女人状态,从而让人们能够抛开她的外貌,真正关注她的表演。
在这部影片中,阿佳妮饰演一位公立中学的法语教师。大多数场景都在一个带舞台的大教室内,也像是一个小礼堂。时间也很集中,就是一堂课的前后。女教师在这里给一群中学生上课,上课的内容是法国17世纪喜剧大师莫里哀。影片的开场是一片混乱,几十名男女学生毫无课堂纪律,对老师也没任何尊重,课堂上乱作一团。女老师不得不在与学生的争吵、呵斥、央求下,断断续续地上课,讲述关于莫里哀的历史和文学知识。在这一段里我们看到,大多数学生都有移民背景,或者是非洲裔,或者是阿拉伯裔等等。由此,我们也能理解阿佳妮愿意出演这部电影的一个原因。阿佳妮本人也有移民背景,她父亲来自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母亲是德国人。因此,这是一部关于移民题材的影片,在当今法国,这样题材的影片值得关注。

阿佳妮少女时代
《裙角飞扬的日子》海报
阿佳妮早期电影剧照
年过半百的阿佳妮

我在看这部影片开头部分时,没有很强烈地意识到移民问题,只是明显地感受到到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这是一群不爱学习的学生,法国社会五彩缤纷的新鲜事物对于他们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上课学习。女老师苦口婆心地说:你们父母希望你们能学点东西,在法国,没有文化知识,今后你将一事无成,等等,这些话对于学生来说,毫无意义。学生以各种理由借口反驳老师,最后一招便是要求老师对学生自己的选择”应该尊重”。女老师吼道:你们懂得什么是尊重吗?这段开场让我想到中国人的”师道尊严”,想到中国前不久关于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的争议。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付了学费进学校,我就是消费者,老师上课不好,等于产品质量不高,学生有没有消费者的权益?比方”退货”?可见商品经济的概念已水银泻地般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把所有的社会关系都金钱化了。这里不讨论这个问题,看电影的时候,我只想看看阿佳妮饰演的这位女教师,如何面对口口声声要求平等、尊重的学生。
带舞台的大教室像个小礼堂,两名男生趁女老师背对他们时离开座位,跑到一个角落里说着什么。女老师不得不上前询问查看,事关一只书包,学生的对话似乎与钱有关。女老师觉得书包里可能有什么秘密,争执之中,书包里掉出一把手枪,女老师拿到了这把枪。一名黑人男学生要把枪拿回来,女老师带着哭腔和惊恐,很不规范地拿着枪,要求男学生去校长那里。黑人男学生威胁女老师说,我知道你家在哪里,门牌号是多少。男学生还威胁要强奸女老师,男学生要夺回那支枪,结果走火,打中了这名黑人男学生的腿。一部分学生趁机跑出了教室,女老师锁上了门,留住了一部分学生,开始整顿课堂纪律。由此,教室之外变成了一场持枪劫持与反劫持的校园暴力事件,教室之内,依然只是女老师力图做好本职工作的上课。
教室内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景象,握着手枪的女老师继续上课,学生依然不是很听话,但是比一开始好多了,他们挨个回答老师的提问,但他们并不情愿。当女老师问:莫里哀的真名叫什么?黑人男学生回答: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如果说知识是引导人们走向高尚的途径,那么,当一个社会不得不用枪逼着人们接近高尚,人们还是很不情愿的时候,这个社会将会怎样?自由、平等、民主等等话题在这个场景下开始出现,女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涉及到了这些问题。它彷佛是一个提示:自由、民主、平等,这是学生们的主张,但如果没有规范,任其自然,它等于堕落;女老师需要另一种自由、民主、平等,需要秩序和规范,需要引导社会向上的力量,但她必须借助武力才能实现。为了防范学生的书包里还有其他危险物品,女老师让学生们把书包和口袋里的东西都拿出来,她很惊讶地发现,很多学生带着避孕套。学生说,那只是”预防万一”,并不真用。女老师让学生中的处男坐到特定的椅子上,结果没有一个。女老师又让学生中的处女坐到椅子上,结果只有三个。这一切都在由手枪保护的教师权威下被显露出来。
教室之外已经大乱。校长无法进入教室,只好叫来警察。防暴警察进入校园,媒体也围在外面,学生家长也纷纷赶来。一名教师向媒体揭露,校长不负责任,在警察到来之前,校长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校长一怒之下,离开学校回了家,爱谁谁。学生家长们纷纷说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不会干坏事。有人开始揭发女老师”不正常”,体现之一是,学校要求女老师穿裤子,但这位女老师永远穿裙子。还有老师抱怨学校乱极了,一堂一小时的课,至少要用45分钟来维持课堂秩序。警察搞不清楚到底是谁拿着枪,搞不清楚究竟谁劫持谁。类似国家内务部长的大人物进驻校园,她是个女性,穿裤子,现场指挥,要解救学生或老师。但拿不准到底是强攻还是智取。
教室外,不同族裔的学生家长和附近居民开始争论社区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教室内,女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终于涉及到移民和种族问题。有一个学生问女老师:你是犹太人吗?你是种族主义。女老师拒绝回答自己是否是犹太人的问题,并向该学生解释了一条法国法律:在法国,污蔑别人是”种族歧视”要受法律惩治。学生说他只是很民主地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女老师大怒,她让学生跟着她重复法律条文。这个细节有一系列深刻的意味:首先,它彷佛在说,那些来自法国之外的移民及其后代,往往只看到法国的自由和民主,而不知道所有的自由民主都必须是有条件和前提的,而不是像这些孩子以为的那样,自由民主就可以为所欲为。其次,女老师瞪着阿佳妮标志性的大眼睛、握着手枪,向移民学生重复法律条文,似乎在说明,法国之外的人们对于自由民主的误解有多么严重,即使用武力的方式,也未必能让他们对此有真正的理解。第三,学生问女老师是否是”犹太人”,这个问题的敏感度,在法国真的足以”惊世骇俗”。犹太人毫无疑问是欧洲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受害者,因此,二战之后,世界主流媒体在犹太势力的控制下,对于任何民族主义倾向都极为敏感地采取抵制和批判态度(包括对于中国的类似倾向)。犹太势力的这种做法本身是否属于”种族主义”,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舆论潜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前总统卡特,西元2006年,卡特写了一本书,把以色列对待巴勒斯坦的行为直称为”种族隔离”。法国的犹太人历史上也遭受过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如今,法国的犹太势力比较强大(当今法国总统也是),因此,这个问题的敏感在于:一个种族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是否正在走向反面?但是,影片对此只用这么一个很小的情节稍稍触及了一下。更多提及的,还是移民问题
随着故事的进展,学生内部也发生了分化,那把手枪一段时间到了一个女学生手里。她在那个黑人男生的手机里发现了一段强奸录像,在老师和手枪的配合下,被证实这是一次轮奸。黑人男学生说他只是拍过程,而没有参与强奸,但依然遭到女学生的痛斥。这位女学生顺便痛骂了”1994年那个法案”。虽只一句话,对于中国观众可能一带而过,但是,对于法国人来说,那是一个关于移民的法案。这句简单台词的含义差不多是批评法国政府的移民政策,反对大量移民进入法国。以这个黑人学生为例,这句台词似乎在说,就是这些移民搞乱了法国。这种观念并非空穴来风,前几年,一位法国学者提出了一个最新的种族主义观点:如果说欧洲历史上的种族主义是白人对其他民族的镇压和屠杀,那么,这位法国学者提出,现在的种族主义就是”拒绝”。推演到法国当今的现实,”拒绝”的含义就是说:我们不去打扰你们,你们也不要来打扰我们。这种观念已经成为法国乃至欧洲针对外来移民的一个广泛的群众心理。法国近几年发生的几次骚乱,从深层上说,都与此有关。因此,痛恨黑人男生的女学生把手枪交还给女老师,便有了深刻的含义。
本文不想评价法国学者的这个观点,也不想评价在此观点基础上,法国前几年极右翼势力的差点上台,只想告诉中国的读者,移民问题,种族问题正在成为西方的梦魇。这一问题的源头既是西方文化数千年的历史,也是近几百年来西方大规模施行种族主义的后果。西方现在小心翼翼地回避、对待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隐患并没有消失,而是在逐步地积累。”因”是当年西方人种下的,”果”还没有真正出现,西方人早晚会在这个问题上自食其果。《裙角飞扬的日子》这部电影只是这一倾向的一个缩影。影片的最后,一名遭受同学欺负的移民学生开枪打死了一个男同学,女老师对化装成记者进入教室的警察说,是她打死了学生,她试图为学生开脱责任,自己来承担这一事件的后果,但是,警察打死了阿佳妮饰演的女教师。
最后要说一下这部电影的片名。在法国历史上,女人都要求穿裙子,穿裤子是男人的权利。但是,随着自由民主的开展,很多女性都要求有穿裤子的权利。的确,这项权利后来被法国女性争取到了,女性穿裤子变成文明进步的象征。但是,西元1800年,巴黎警察局曾经颁布了一项法律,明令禁止女性穿裤子,至今,这项法律依然没有废除,只是形同虚设。有专家说,当今法国女性在穿裤子问题上几乎人人违法。要求女性穿裙子,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要求恢复法国的传统。而在现实中,虽然禁止穿裤子的法律还没有废除,但是,禁止穿裙子的规定同样存在。阿佳妮饰演的女教师所在的学校,就有禁止穿裙子的规定。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虽然本质上说,穿裙子穿裤子只是个人选择的自由,但是,截然不同的法律或规定显示出,即便在法国这样”热爱自由”的国家,依然有不同的势力企图用强制规定来限制人们的自由。影片中,女教师在要求记者进入前,向谈判的警察提出一个要求,她要求法国教育部长向全国宣布:规定一个日子,叫做穿裙子日。在那一天,全法国所有的女性都必须穿裙子。警察解释说,教育部的法规程序不会这么快,不如女老师自己面对摄像机向全国发出倡议。这个细节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是,联想到前几年法国关于穆斯林是否应该戴头巾的全国性争论,我们也许对此问题能有深入的理解。在影片的最后,几名女学生参加了女老师的葬礼。导演给了一个低角度的镜头,观众清晰地看到,当初在教室里都是穿裤子的女学生,如今在女老师的葬礼上,都穿上了裙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