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登月

嫦娥日记:我的首次轨道修正,8分多钟就完成了

  2007年11月2日星期五

  今天我一大早就醒来了,随后便一直抖擞精神,等待首次轨道修正。

  谁知一直到上午10点多了,还没收到消息。嗳,早知这样还能多睡会儿懒觉。

  10点25分,科学家终于发话:“轨道修正开始,发动机点火。”

  按照指示,我启动了两台推力为10牛顿的小发动机,一点一点地调整。

  持续了大约500秒,科学家通知我关闭发动机,表示:首次轨道修正完成。

  “只这样就好啦?”我很意外,“连主推进器都没用上。”

  “现在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科学家说,“因为你的飞行轨道与设计方案相差不大,所需的中途修正量很小,因此没必要启用主发动机。”

  “这和以前也没什么区别嘛,我看不修正也行。”我嘟囔道。其实,自己一直暗暗希望能不通过修正直接到达月球,让科学家们大吃一惊,那多过瘾!

  “中途修正是必须的。”科学家答道,“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直线距离达到38万公里,在进行轨道设计时,对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入口点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他停顿了一下,仿佛猜中了我的心思一般,又补充道:“这种精度要求,不可能通过一次轨道控制就达到。此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射月球航天器时,都要实施好几次中途修正。”

  我一下子脸红了,却还在嘴硬:“我一直是按轨道走的,也没偏多少嘛。”

  “要知道,在地月转移轨道入口点时你的飞行速度每秒差0.1米,最终就会偏离月球捕获点230公里。”科学家耐心地说,“自从你入轨后,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运行轨道会与方案设计轨道存在一定偏差。加上你在调相轨道阶段又经过了4次变轨,轨道实际运行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以前累积的偏差进行中途修正。”

  我不再争辩了,老老实实地请教:“你们刚才主要做了哪些修正?”

  “这次中途修正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入轨及变轨累积偏差,进行轨道运行大小修正,二是修正你运行轨道面的数值偏差。”科学家告诉我,“只有将这些数据都修正完成,才能确保你及时准确地到达月球捕获点。”

  “有了今天这一次,明天还需要修正吗?”我又问。

  “现在还说不准。”科学家说,“明天我们会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到那时才能决定。”

  “噢,知道了。”我点点头,继续往前飞。突然发觉有点不对劲,看看四周,又看看身后———“科学家,我好像飞得比以前慢了。”

  “没错。”听我大惊小怪地嚷嚷,科学家笑了起来,“刚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时,你的速度是每秒10.58公里,到刚才中途修正时,已经降到了每秒990米。随着飞行高度越来越高,速度还会逐渐下降。”

  “那我明天能飞到多高的地方呢?”我好奇地问。

  “按照我们的预计,明天18点,也就是你进入地月转移轨道72小时的时候,飞行高度会达到近35万公里。”

  通过科学家我得知,明天傍晚,我就能飞到离月球捕获点只有3万多公里的地方了,不过这最后3万多公里,还得花一天多时间才能飞完,这对于我这种急性子来说,可真是一种考验。不过现在我已经明白:搞科学不能急功近利,一定得踏踏实实一步步来。大家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