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casino Philippines using gcash I'm kylin | 奇奇怪怪 | 第23页

What’s Behavioral retargeting

Behavioral retargeting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Behavioral retargeting (also known as behavioral search retargeting, or simply, retargeting) is a form of online targeted advertising by whichonline advertising is delivered to consumers based on previous Internet actions that did not in the past result in a conversion[1]

Various Internet Marketing companies have added retargeting to their list of methods of purchasing advertising.[2]

Some companies, such as AdRoll [3], Veruta or FetchBack, specialize in Retargeting. Retargeting helps companies advertise to the 98% of people who visit a website but leave without converting. This is done by displaying ads to the prospect as they surf the internet via various ad networks that the agency buys media from on behalf of their Business Customers. Most likely a company has spent marketing dollars to get a customer to their site in the first place, so the term Retargeting is derived from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to them again, however in a different manner.

Studies suggest that a company needs to have seven different 'contacts' with a customer (on average) before they make a purchase. Retargeting is allowing companies to continue the marketing conversation with a customer after they leave a website. This form of behavioral targeting is a growing trend in the online marketing arena

[edit]References

  1. ^ "To Recoup Click-through Losses, Redirect". Search Insider. 2006-06-05.
  2. ^ Isaac Scarborough (2006-07-06). "Behavioral Retargeting 101". iMedia Connection.
  3. ^ MG Siegler (2009-11-19). "Browse Before You Buy? AdRoll's RoundTrip is Targeting You.". TechCrunch.

拆迁条例应当休矣!


拆迁条例应当休矣!
蔡定剑
最近,媒体报道了三起暴力拆迁事件,又使本世纪以来不断地在媒体上曝光的暴力拆迁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事件一:重庆一六旬老人因不满拆迁者少付补偿款,在15米高的树上住了3个月。老人每天高声放着喇叭给官员“宣讲”政策。后经当地媒体协调有关单位同意支付22万补偿费。可是当老人走下树的当天下午被当地警方以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刑拘。
事件二:上海虹桥居民潘蓉,为了维护自家一幢建筑面积480平米的四层小楼以汽油瓶企图抵制强行拆迁。就在她站在房上抵抗的时候,推土机破窗而入,很快把这幢房子给推平了。
更为悲惨的是: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一女主人以死相争未能阻止政府组织的破拆队伍,最后“自焚”于楼顶天台,烧得面目全非。事后数人被政府以暴力抗法拘留。
这三起案件说明,自本世纪以来开始激化的城镇拆迁和土地征用的社会矛盾丝毫没有得到缓和。而且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这类问题上,趋于更严厉的暴力倾向,不但用暴力拆迁,而且事后动用刑事手段对付抵抗者。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并不是冷酷无情的,而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我曾考察欧洲城市化中的公众参与。英国的政府官员告诉我,即使政府拿到了法院的强制拆迁令,但也不会对不愿搬迁的老人和弱者进行强拆。在上述案件中,不但法律被践踏,而且人的生命被严重漠视,在明显要发生流血事件时,政府官员仍然要强拆,使政府在人性和道德面前蒙羞。
从这些事件中,大家关注为什么这类暴力拆迁事件得不到遏制?2003年,南京玄武区居民翁彪,因不满拆迁办给的拆迁补偿过低,在没有达成协议情况下为抵制野蛮强制拆迁,点燃汽油自焚。继当年8月南京发生拆迁户自焚死亡惨剧后的3个星期,安徽青阳县村民朱正亮在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前泼油,点火自焚。这些以惨烈的方式抵抗暴力拆迁的行为曾一度引起全社会对暴力拆迁的强烈关注和愤怒。有关部门也曾出台一起具体的政策,下达文件,要求缓解拆迁矛盾,适当提高补偿标准。2004年修改宪法时,要求宪法中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呼声成为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期望。于是有了宪法第十三条加强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保护性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但必须给予补偿。
当人们对宪法充满期望的时候,但是,宪法并没能抯挡地方政府对土地和城市开发的贪婪。就在宪法修正案刚通过的时候,某地政府的大学城拆迁就铲平了居民绑在大门上的宪法文本和美丽的别墅,也推倒了北京黄振坛老人持宪法守候的四合院。宪法刚修改后在保护公民财产权时就显得苍白无力。
2007年《物权法》的通过再次给人们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在这种背景下;重庆拆迁“钉子户”女户主吴苹打着维护物权法“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的旗帜。在媒体和网民的暴风雨式的民意轰炸下促成了拆迁史上“一个伟大的标志性的事件” 。2009年,辽宁省本溪居民张剑在拆迁公司人员强行进入家中,并与对方发生冲突时,将拆迁方一人刺死。当地法院判决正当防卫,第一次肯定了对非法暴力的反抗权,这成为中国拆迁史上又一个标志性事件。但是,这些拆迁史的标志性事件和个案的胜利,丝毫不能改变有关制度给拆迁者留下的致命伤害。这个制度就是2001年6月的制定的《城市房屋管理拆迁条例》,它就是引发近年来拆迁矛盾频发埋下的隐患。这个拆迁条件成了违法暴力拆迁的合法依据和保护伞。在本文初三个带血的案例中,政府和拆迁者都是以《城市房屋管理拆迁条例》为依据,高高举起那推土机铲,不可抯挡地横扫一切挡在政府和开发商面前的公民住宅。这个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它所向披靡,征服一切抵抗者,在大讲以人为本和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是到了应该废除修改它的时候了。
《城市房屋管理拆迁条例》是与《流浪乞讨人员收容审查办法》具有同样的恶法性质,因为它具有明显的违宪违法性,是到了必须废除的时候了。 
第一,该法规的立法指导思想与宪法和物权法明显相左。由于该法规是2001年制定的,没有体现2004年修改宪法和2007年物权法的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精神,又没有做及时的修改。如拆迁条例第一条规定,该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而没有保护公民财产权的意思。
第二,该法规是一个行政法规,它要规范的是行政拆迁行为,规定如何取得拆迁许可证和与被拆迁人协商补偿的条件和程序。根据宪法和物权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对公民财产权的征用就不具有合法和合宪性。拆迁条例根本没有界定、甚至没有提及什么是“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规定如何可以强制拆迁。没有公共利益的前提,政府是不可以征用征收公民财的,说明这个条例根本不具有立法目的合宪性。
第三,该法规在内容上没有区别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上行政强制征用和为了商业利益的民事交换行为,如果是非公共利益的商业开发,必须遵循民法原则由两个市场主体进行平等的交易,而不能介入公权利,更不能运用国家暴力进行强迫交易。拆迁条例把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混为一谈,而对私权利益都赋予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现,是严重滥用了公权利来保障某些私人的商业利益。滥用行政权力侵犯公民的财产权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而法规的滥权就是需要进行违宪审查的。
第四,拆迁条例在程序上也是违法的。如拆迁条例第15条赋予了政府有关部门强拆的权力,根据法治的基本原则,凡限制剥夺公民的自由和合法财产,除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外,还必须遵循正当的程序,正当程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必须经司法程序,对公财产的强制最终应由法院作出裁决。而拆迁条例在强制拆迁上让政府自己充当自己的法官。
第五,拆迁条例剥夺了公民在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时的司法诉讼权。根据拆迁条例第15条规定,在强制拆迁上明显地赋予了拆迁人以更大的权力,它可以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而且还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只能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或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虽规定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实际上由政府裁决取代了司法裁判,因行政裁决已经发生效力,它不影响拆迁。诉讼只是一种假象。
《城市房屋管理拆迁条例》不但具有明显的违宪违法性,而且在政治上也缺少合理性。由于该法的实施,制造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地发生暴力拆迁惨剧,严重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违背了以人为本和建立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拆迁矛盾和上访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凭该法在群众中的形象,如不修改废除,将会载入21世纪的恶法史册。
原载2009年12月3日《南方周末》,这是全文版。

另一种“民工荒”

 

另一种”民工荒”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加藤嘉一 2009-12-09
 

谈谈相同点:

首先是,人数规模。在那里展开应聘的人数没什么变化。我记得上次有300-400人,这次也差不多。毕竟不是政府组织,所以它比较真实反映现实上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人数基本不变”意味着,下岗或失业人数或比率基本也没什么变化。不管媒体怎么报道,企业怎么需求,形势怎么变化,还有大量来自地方、农村的劳动者是没有工作岗位,而陷入生存危机的。

其次是,工作内容。那些应聘者们主张的拿手工作基本上都是在餐厅、工厂、大厦等地方做炒菜、装修、清洁等低级性劳动。在市场里几乎看不到中等级别以上的知识导向性的类型,比如电脑维修、技术员工、公司财务等。可见,具有中等或高等以上的技术人员似乎能够以相对正常的方式应聘,也许许多人已找到了岗位。而天天在二马路展开游击战的,真正没找到工作的人是缺乏能够吸引企业老板们的知识和技术。

最后是,民工素质。这点跟工作内容密不可分。那些民工们的素质明显很低,不具备什么礼仪和理性。大多数都没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初中或高中毕业,普通话讲得也很不标准,无法充分沟通,他们认为自己是个社会的受害者,而不追求自我成长,很情绪化地,没什么针对性地对待事业。事实是,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除了父母,妻子,还有几个即将或正在上学的孩子,应该说,他们的生存压力比城市大很多。

后谈谈应聘上的不同点:

首先是,工资要求。与去年相比,他们对招聘者的要求严格了一些。我也伴随了几场两者之间的谈判现场。去年看到的情况是,”我来自上海,在找装修人员,你会吗?月薪1200元”;”我去,马上跟着您就去!”。而今年看到的情况是,”我来自北京,在找川菜厨师,你会吗?月薪1500元”;”北京啊,工资又这么少,我不去…”;”那你说月薪多少?”;”最低2000,我之前在广东的餐厅是月薪3000元呢”。

其次是,打工地点。这点让我感到有趣,发现许多人不愿意去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大城市,说那边消费高,老板不靠谱,生活压力大。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赴往消费不那么高,节奏不那么快,生活较稳重的中西部中等城市,比如郑州、成都、武汉等。据他们经验,沿海的大城市与内陆的中等城市老板给的工资差不了多少,从综合待遇看,沿海比内陆也好不到哪去,甚至更恶劣。

最后是应聘态度,比去年相比,今年应聘者们看待现实的态度似乎乐观了一些。我记得,去年的二马路,整个市场充满紧张、迫切的空气,不同的应聘者之间经常吵架,打架。竞争,甚至战争氛围相当浓厚,毕竟来招聘的老板也很少。但今年更多看到的现象是,应聘者之间以较轻松的表情聊天,甚至合作起来,分享信息,共同努力找到岗位。老板来了,他们也先了解对方的需求何在,然后较冷静地判断老板提出的岗位对自己合不合适,相互让步,而不野蛮式地抢岗位。

以上六个方面似乎都是中国政经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体现的则是积极的变化和消极的持续。

开二马路之前,思考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这些农民工是不是合格的信息掌控者?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招聘者与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应该比过去少了很多。但他们有没有合理的渠道去掌握那些招聘信息?对此,我持有怀疑。另一个是,这些农民工曾经有没有接受过合格的培训过程?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时代,倘若应聘者,尤其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没有接受过合理的知识或技术培训,招聘者与应聘者之间的供应与需求关系将导致严重的失衡。对此,我持有担忧。

其实,信息和培训是日本政府有关劳动部门最为重视的两大领域。中央和地方政府与民间的企业、教育机构合作起来,向全国各地,所有城市的失业者、转业者、刚毕业者以及残疾者提供名叫”职业安定所”和”职业训练所”的服务。前者实际上是招聘者与应聘者之间的中介功能,这一政府部门向双方利益攸关者提供招聘和应聘的信息。所有日本国民都有权利免费享受这一服务。后者则是在掌握劳动市场及招聘机构的需求信息的基础上,给应聘者提供培训。时间从1个月就有,长的话有半年,甚至1年的。领域也很多,农业、机械技术、会计、医疗、福利、中学老师,甚至政府公务员等。一般来说,参加培训是需要报名和面试的,但一旦通过,不仅免费享受服务,还可以在培训期间拿工资,保证生活没问题。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邮箱:kyoshikazu@gmail.com

全球网络域名大战:只要能支付18.6万美元(合11.3万英镑、13.2万欧元)注册费,人人都可以注册一个新的顶级域名

全球网络域名大战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迈亚·帕尔默(Maija Palmer) 2009-07-17

选择字号:   

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电邮给朋友电邮给朋友 打印本文章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写信给编辑

数周前,Verizon副法律总顾问萨拉·多伊奇(Sarah Deutsch)接到了一个她司空见惯的电话。她的一位律师朋友在电话里告诉她,有人在eBay上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Verizonwirelessstorm.com的互联网地址。对于多伊奇女士和她手下由五名商标律师组成的团队而言,此事又触发了另一个令人生厌的程序,即设法查出卖家并要求收回该网络域名。

“我们每天收到数千件侵权行为的报告,很难确定我们优先跟进哪一件,”她表示。

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拥有一组数量多达一万个的域名,从显而易见的verizon.com,到诸如verison.com这样的错误拼写,以及像verizonsucks.com这样的名字,他们不想让这些落入恶作剧者和竞争者之手。对于大公司,这是很典型的做法,如微软(Microsoft)就拥有多达2.4万个域名。

多伊奇女士的工作将变得困难许多。明年春天,管理网络日常运行的机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计划允许”顶级”域名猛增至268个,或者说点后面可以加任何东西。目前,这些点后面的内容从一般类属的”.com”或”.org”,到具体某个国家,如”.uk”。但这个总部位于美国的组织现在计划开闸,只要能支付18.6万美元(合11.3万英镑、13.2万欧元)注册费,人人都可以注册一个新的顶级域名。Icann估计,将会有约500个新顶级域名,从个人或公司(”.verizon”)到一般类属(”.books”)。

互联网的这次开放是线上媒体基础结构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大一个改变,其意义复杂且具争议性,并且远不止那些只把网络看作一个全球性大型购物中心的商业企业对此怀有担心。

例如,教皇的一位代表致函Icann,担心如何确保敏感性宗教域名——”.catholic”,”.muslim”或甚至”.god”——不会落入不法之徒手中。

与此同时,公众利益团体担心,这一改变标志着互联网规则更全面改写的一个部分,可能会产生自由言论输给商业利益的现象。

这些担心继而引发了对互联网结构和管理再度产生质疑——近年来,这个问题也常常冒出来。Icann这个非营利性组织说到底仍听命于美国商务部,它进行管理的方式就曾遭到过挑战,特别是欧洲,就试图要将之置于联合国的控制之下。

Icann试图证明它是真正本着快速增长的全球受众的利益来进行运作的,而即将来临的互联网命名体系的扩张是它这一努力的核心部分。例如,罗马字母仍主宰互联网命名体系,而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受众群体现在是在中国。阿拉伯国家也因为Icann拖延提出一个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体系而怒气冲天。

如果Icann无法安抚这些互联网群体,那么后果可能是严重的。办错事可能引起互联网基础命名体系的分裂——会导致单一的全球性线上媒体变成一系列独立的系统。

Icann花了数年时间创造一个新的命名体系,现在已成功在望,可抱怨最厉害的是那些大公司。

任何大公司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的成本和风险是相当可观的。尽管某些域名花几美元就能注册,但如果他们已被某人拥有,那么把他们买回来可能要花费约2000美元。如果对所有权有争议而上法庭,那么成本要高很多。

然而,Verizon这样的大广告客户不能忽视那些机会主义分子即所谓的网域霸占者,他们在网上注册其商标名称的变体。假网站在混淆人们视听的同时,能破坏公司品牌在他们顾客眼中的形象。Verizon估计,假如不进行控制,至少有900万名顾客可能被引诱去假网站。

结果,大品牌所有者在设法确保Icann具备在猛烈袭击开始时会保护他们权力的程序——例如,将侵犯商标权的网站快速关闭的办法。

然而,这些做法正引起与互联网界的其他部门的争议,如非商业团体,他们担心这样会阻塞网上的自由言论。

“在伊朗,抗议人士能够与外部世界交流,因为代理服务器允许他们保持匿名。但Icann内部有工作组从事阻止匿名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因为这些代理服务器可能擅自使用商标,”国际公民自由组织IP Justice的罗宾·格罗斯(Robin Gross)表示。

虽然对立情绪很高,但开放命名体系是创造互联网更持久基础和令亿万用户受惠的必要一步,对于这一点,几乎无人怀疑。

热衷于域名扩大的人士表示,那可能让浏览互联网变得更简单。可以说,寻找plumber.london可能比A1plumbers.com的许多变体能更清晰地指示出该企业的业务内容和所在地。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设法推动人们去网站。任何能使网络搜索更简单的东西都是有益的,”广告公司盛世长城(Saatchi & Saatchi)的汤姆·埃斯林格(Tom Eslinger)表示。

其他人补充说,新命名体系的高成本将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域名管理公司Com Laude的尼克·伍德(Nick Wood)表示,费用虽然一开始可能很高,但会”不可避免地”降低。Com Laude为雀巢(Nestlé)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跨国企业客户服务。

“1994年,当商业网站域名最初开始出售时,只价值200美元。现在,6美元就可以注册。顶级域名也会那样。当注册费降至1.8万美元或9000美元时,许多公司会去申请,”他表示。他补充说,就他所知,单在英国和北欧就有54家公司对申请自己的域名感兴趣。

但是,大公司为保证新命名体系保护他们利益的最后努力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反作用力,暴露出了Icann内部更为深刻的紧张状态。

Icann最近在悉尼召开的会议蜕变成了关于该问题的全面争论。

“环境十分不友好——甚至对于Icann会议也如此,一般对于[知识产权]所有者和代表,Icann会议是一个不友好的环境。人们冲我们大喊大叫,说我们是专制暴君,博客贴出的文章把我们同艾哈迈德-内贾德(Ahmadi-Nejad)相提并论,”律师事务所Covington & Burling的克里斯蒂娜·罗赛特(Kristina Rosette)表示。她参与起草了就新域名发布时商标保护问题对Icann的建议。

Icann的新任首席执行官罗德·贝克斯特罗姆(Rod Beckstrom)现在肩负更多责任。贝克斯特罗姆先生是前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络电子安全强力负责人,上任伊始,他一直在为中性立场进行努力,但他的言论对平息公司担忧于事无补。

“你可以用许多不同方法去看待域名所有者。有人认为他们是网域霸占者,有人则把他们看成是企业家。我认为所进行的争论是丰富而健康的,”他补充说。”没有人人都各得所需的解决方案。”

商标所有者担心这种言论表明贝克斯特罗姆先生没有聆听他们的担忧。

“Icann和商标所有者之间绝对有摊牌的可能性,”罗赛特女士表示。她形容贝克斯特罗姆先生的声明是”不协调之音”。如果Icann不证明它真心想要防止商标滥用的话,那么双方可能最终对簿公堂,她警告说。”有商标所有者会因侵权状告Icann,这不是什么秘密。”

另一方面,公共利益团体也警告,破坏性的分裂也摆在眼前。”如果非商业性用户感觉我们的呼声在会上没有人听到,那么我们不会让人们参加Icann,”格罗斯先生表示。

全球互联网地址录建立在一种微妙的共识上,最终,对于Icann和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危险在于这些紧张状态可能摧毁这一共识。如果Icann失去了签约加入其体系的国家的信任,甚至有可能导致竞争性命名体系的出现,将网络世界分拆成一系列支离破碎的网络。

Abadesi Osunsade和Farah Halime补充报道。

译者/红岭

512


作者:李承鹏 回复日期:2009-05-31 21:18:27 

 他拿个小本本记了点什么,然后就走了,去写主流的,英雄主义的,假大空的东西了。
我问过X先生就是那学校的监工,他说其实那学校是按国家标准修的,没有超标,只是他每回拿一小榔头去敲,他是专家了能从声音里听出水泥标号是否够,沙子是否多了,就这样,一直在吵,……内情不用多说了,大家知道的。

但是,这吵架,保护了那么多孩子的性命,连玻璃都一块没碎啊。为什么。

X先生现在精神出了问题,住了一年医院。剩下的,我什么也不说了。

译言暂停 – 立此存照

December 3, 2009

今天一个创业小组的朋友发来email,里面赫然是译言暂停服务的消息。错愕之后,想来这也是很难避免的事情,毕竟那么多的译者贡献内容,每天的文章看一遍都要花很多时间,他们又只有很少的人在工作,负荷之大,也是可以想象的,某些内容被忽略,也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不禁想起了几年前,彼岸介绍我和雷声大他们认识的日子。那天,湾区的阳光依旧灿烂,灿烂的几乎令人厌倦。但是我们之间的讨论却让人相当的兴奋。当时译言还只是一个blog,雷声大和拙尘他们在上面辛勤的翻译,但是他们把未来的计划几乎都告诉了我们。我和彼岸也提出了相当尖锐的问题:译者的可持续性,翻译的回报等等。可以看出,雷声大他们虽然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但是他们依然对自己的信念充满了热情。

再次见到雷声大,是在湾区一家著名VC举办的mixer上面。这个时候译言已经是国内小有名气的web 2.0网站,雷声大带着他可爱的儿子来参加VC的晚会,我们笑他是从小培养新一代企业家。我和他聊起创业的艰辛,他略带疲惫的眼睛里,透出的依然是自信和热情。

后来我搬回西雅图,见到他们的机会就更少了,只能偶尔email联系一下。出于对朋友的责任,也出于对他们热情的敬佩,我也试图帮助他们找一些新的收入来源,但是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凭着我对译言创始人的几次接触,我相信他们是怀着一种纯净的理想来建设译言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快的看到优质的内容。我不知道他们的内容哪里出现了偏差,我只是希望,对于他们这样怀着纯净目的来建立的网站,即使因为人力不足,导致某些不合适的内容漏过了检查,还是多给他们几次机会,让他们能够存在下去。中文的互联网里面,有太多的污垢可以去清理,但是纯净的,有用的东西不多,实在是不多。

Filed under: 朝花 — 美人她爹 @ 5:22 pm

11 Comments »

  1. […] 译言,你还好吗? 译言暂停服务了,我很难相信,在我的google reader里每天译言为我提供超过20条以上的文章,不管它给我提供的适不适合我,但我却非常喜欢,因为里面经常会给我带来惊喜。他现在停了,为什么?和前些日子的流言有关吗?在这个乌烟瘴气的世界,难得有一块清凉的菜地,可是现在没有菜可偷了,惋惜ING Tags: 译言 […]

    Pingback by » view 2009/12/14 T·Web — December 3, 2009 @ 11:50 pm

  2. 红色水产

    Comment by 春哥 — December 4, 2009 @ 12:18 am

  3. “某些不合适的内容漏过了检查”是没安慰的安慰了。谁知道上面又要搞什么。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只能默默祝福译言了。

    Comment by wangjx — December 4, 2009 @ 1:36 am

  4. 尽管是件愤懑的事情,但是,毫无办法,这是一个时代的局限性。中国的创业者需要很好思考一个方向的问题。

    Comment by cloudward — December 4, 2009 @ 2:29 am

  5. 关键问题在于”什么是不合适的”这东西没有定论。今天这里不合适,明天哪里不合适。YJ干了一票之后,连7.1估计都不敢提了,这还能怎么小心。

    Comment by virushuo — December 4, 2009 @ 7:08 am

  6. […] 译言,你还好吗? http://www.meirendaddy.com/blog/?p=664 […]

    Pingback by 译言,你还好吗? http:… « twitter存档 — December 4, 2009 @ 7:12 am

  7. YEEYAN!

    I am missing you!

    Comment by YEEYAN! — December 4, 2009 @ 8:00 am

  8. 唉在这个国家真的好没保障呀。

    Comment by 摇光 — December 4, 2009 @ 8:19 pm

  9. 很久没上yeeyan了

    Comment by u2 — December 5, 2009 @ 9:23 pm

  10. 他现在很不好啊!

    Comment by sexla — December 6, 2009 @ 4:03 am

  11. 希望译言早日回来,我很欣赏里面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呢。

    Comment by Lionelxu — December 6, 2009 @ 6:29 am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职业反盗版团队一年可赚上千万

CCTV:职业反盗版团队一年可赚上千万

2009-07-05 23:05:08 来源: 经济半小时 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政府在号召打盗版时曾经有”打击盗版,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但现在看来,如果”打击盗版,人人有利”才更有效,更有推动力。

经济半小时7月5日讯 盗版能让一些不法分子一夜暴富,深圳网尚文化集团推出反盗版维权新方式,实现了 “打击盗版,人人有利”的盈利模式,打盗版俨然变成了一场人民战争,何愁盗版不会越来越少?作为中国最大正版版权商,网尚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李智勇:反盗版致富神话

李智勇,今年27岁。8年前,他从湖南省临湘市农村来到深圳市打工。两年前,他发现了一个赚钱的新行当。他几乎每天都穿梭于深圳市的大街小巷,像猎人一样寻找目标。今年6月末的一天,他来到了深圳市的一家酒店,开了626房。和他同行的还有另外3个人。

这4个人开一个钟点房到底要做什么呢?一进房间,四个人立即忙活起来。只见这一位打开行李包,取出一部小型摄像机。等到他一开机,另一个人便开始行动,他打开电视,找到vod视频点播系统,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很多热门影片的名字。他点播了一部名为《见龙卸甲》的影片。屏幕显示:收看这个影片需要在房费之外另行付费78元。

付费78元点播了影片,本该坐下来慢慢欣赏。奇怪的是,这四个人并不像平常人那样看影片,而是用正常速度播放一段,再快进播放一段,并对播放过程全程录像。录了一段后,直接快进到了片尾。

对《见龙卸甲》这部影片录像完毕后,这四个人又点播了《江山美人》等几部影片。每部影片都要支付78元,每部影片都用40分钟左右快速播放并录像。3个半小时,他们点播了5部影片,付费390元。都是快速播放并录像,然后匆匆退房,离开了这家酒店。这四个人神神秘秘到地到酒店录像是要做什么呢?

原来,李智勇现在做的行当是职业维权。他通过摸底发现,深圳市很多酒店在内部电视系统里播放盗版影片。所以,他从北京请来了公证员和取证人员,到各家酒店一一取证。拿到证据和公证书,他就可以塌塌实实地打维权官司了。那么,以反盗版维权作为职业,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呢?李智勇告诉记者,在正常情况下,09年底他最少应该有1000万元的收。

李智勇专做影视产品反盗版,一个人一年就能赚一千万元,这确实超过了很多人的想像。事实上,我们平时所了解的反盗版行动,是一件既费力气又花时间效果还不好的事情。那么,只有初中学历,一直靠打工维生的李智勇走上职业维权道路后,竟然有望达到年收入一千万元,他有什么秘密呢?他向记者透露:”我们资源很多,就是影视资源很多。我们现在最少有10万小时的节目,就是节目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打维权官司,自己首先得有维权资质:或者拥有相关影视作品的版权,或者获得版权方的授权。李智勇一个年纪轻轻的打工仔,怎么会拥有这么多影片和电视节目的维权资质呢? 李智勇告诉记者,他不需要去购买版权,公司会把所有的版板和资质都授给他们。他的维权资质来自于他的合作方,一家名叫网尚文化的公司。

网尚文化集团总裁黎峰告诉记者,他们拥有主流娱乐内容的70%以上,包括香港、台湾、韩国、美国和大陆的影视娱乐节目的版权。据了解,网尚文化是国内最大的数字影视内容集成商,而李智勇则获得授权在广东地区独家代理其所有节目的反盗版维权业务,相当于拥有了数千部国内外影视节目在广东地区的版权,其中包括中国国际总公司出品的《李小龙传奇》等剧目。网尚文化集团没有透露购买《李小龙传奇》的价格,但该片的海外版权售价高达500万美元。而这只是一部片子的版权价格。那么,李智勇从网尚文化获得几千部总计十万小时的节目版权需要付出多大的价钱呢?

李智勇说,他向网尚文化缴纳200万元保证金获得了其节目在广东地区的维权资格。这相当于为每部片子付出版权费80元。这个价格并不算高,但是,要以维权作为职业,靠它赚钱并不容易:他一年的维权收入在扣除取证费、公证费、律师费以及诉讼费等成本之后,必须净得200万元以上,自己才有钱可赚,否则就会赔了本。而在国内市场上,反盗版一向是令人头疼的事情。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音像部主任谢鹏飞告诉记者,该公司做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已经有20来年的历史,目前公司出版发行大概每年以30%到50%的速度在递减,收入也随之减少,原因首先就是盗版。传统的盗版是出版光盘,现在对他们冲击更大的则是网络盗版。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是目前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传媒集团公司,拥有中央电视台节目版权的全球营销代理权,是中国电视节目外销联合体唯一的对外版权代理商。然而,面对日益猖獗的盗版,谢主任说,他们常常会感到很无奈,因为如果不维权,盗版会更加肆无忌惮;可是要维权的话,多数情况劳民伤财最终不了了之,有的官司好容易打下来,却会赢了官司赔了钱。比如说一部戏,法院判公司胜诉,但因为对盗版判罚金额很少,从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上来说,公司是得不偿失。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影视节目的发行和代理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节目被大肆盗版,无奈之下会选择放弃维权。

批量维权:赚钱的秘密

李智勇实际上是在替音像出版机构担任维权代理。但问题是,这些从事音像出版发行十多年的专业机构面对盗版、尤其是网络盗版都无可奈何,被打得节节败退,丢盔卸甲。李智勇仅靠着自己单枪匹马,能把维权官司打到底,并且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份收入吗?我们再来看看李智勇在反盗版维权上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从这家酒店取证结束后,李智勇向记者和盘托出了他的秘密,那就是批量取证、批量诉讼,专业化分工,靠规模化维权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这还是网尚文化公司总裁黎锋在几年反盗版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的律师甚至一次就做一百个案例,他所花的成本其实并不会是一个案例的一百倍,而仅仅是一个案件的两倍、三倍。所以一旦一百个案件下来那他所获的收益那就会十倍、甚至二十倍地体现。

那么,批量维权与个案维权相比较,在成本与收益上究竟会有多大的差别呢?以李智勇取证的那家酒店为例,假如他只取证这家酒店的一部盗版影片,来提起诉讼索赔的话。他能挣到钱吗?李智勇告诉记者,如果是这样,那肯定是赔本。他说,如果在这家酒店只取证一部影片,成本包括:两位公证员和一个取证人员往返深圳的差旅费以及取证诉讼成本,总计21490元。按照《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规定,每部影片可判决50万元以下的赔偿金额。但目前一般判赔5万元左右。以此计算,提供版权的网尚文化与代理人李智勇和参与维权的律师三方各1/3分成,李智勇能得到17000元,但他之前支付的成本是21490元。这样,他辛苦几个月打赢一场反盗版官司反而会赔本4490元。所以,李智勇说,他有别的选择。比如他会先取证30家酒店,把所有的公证书拿齐了之后再一次性发律师函。按照一次取证30家酒店,每家酒店平均取证4部影片计算,维权一次总成本为337360元;赔偿金总收入为600万元。相关三方分成,李智勇可得到收入200万元,减去他支付的维权成本337360元,他一次维权得到的净收入将达到1662640元。不过,这只是估算。那么,李智勇在实际维权中的成功率和收益到底怎么样呢?李智勇的第一次反盗版维权行动就是以批量化方式进行的。

2007年,李智勇还是网尚文化公司的员工,负责该公司在深圳地区的维权业务。当时,他一次性对深圳市播放盗版节目的84家网吧集中取证准备发起诉讼。没想到,还没打官司,绝大多数网吧就先找到他要求和解,李智勇顺利地获得收益200万元。尝到甜头后,他自己成立了公司,从网尚文化公司的员工变成了它的合作方。今年4月,他一次性进行了对深圳市350家侵权网吧的批量取证和公证,并计划年内完成诉讼和索赔。而下一步,他的维权目标是广东省的几千家网吧和上千个酒店。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假如说网吧,我先是维权2000家,按照我们以前的和解率来说,就按(赔偿)三万(元)一家来算,2000家就是6000万,这6000万当中,我可以拿到的那是相当可观的。”黎峰也向记者证实,赔偿金下来以后,扣除维权的一切成本,他们双方还可以五五分成。

维权产业,利益均沾

我们的记者告诉我,这份为李智勇带来巨大财富的职业,正在国内的很多地方变成了一个新产业。。职业维权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作为李智勇维权的版权提供者,网尚文化公司总裁黎锋预言,这会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他说:”这种给我们维权能够赚钱的这样的一个模式,传达到或者社会上,或者其它的渠道以后,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个人甚至是公司愿意和我们合作。那么这种合作,它愿意先付一部分合作的保证金,来作为和我们合作的一个先决条件,那么它再在当地再聘请律师和公证(员)。它又把这样一个商业模式把它放大了,形成了一个这个叫做专业的维权的这么一个事业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维权的产业链上来。而且让维权还成为一个有巨大收益的这么一个产业。”

记者了解到,2007年,当李智勇在深圳维权时,网尚文化公司派出的各路人马同时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和地区铺开了这种职业维权行动。经过两年摸索,已经形成了与律师事务所、公司、行内人士以及行外人士合作的四种维权模式。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50家律师事务所、400多位律师加入了进来。另外,还有行业内60家公司、行业外30家公司与个人总共700多人加入了与网尚合作的维权队伍。广西一位做盗版的网吧经营者甚至闻风而动,投奔了反盗版维权队伍。他告诉记者全国 100%的网吧都在使用盗版,而这样给网吧带来的收益占网吧总收入的百分之二三十,一个月下来可能也就是几万元钱。这位原来播放盗版现在打盗版的网吧经营者坦言,他弃暗投明的主要原因就是发现打盗版原来比播放盗版挣钱快。

李智勇等人的维权致富故事不胫而走。今年5月,北京的一位汽车经销商甚至将股票全部清盘,将房产抵押取得贷款,要求加盟网尚文化的维权大军。

网尚公司收取一定的保证金,然后将部分作品的版权授予对方或者将某个地区的维权业务发包出去,交给某个律师事务所或公司以及个人,然后采取专业化分工、流水线作业、批量化取证和诉讼,以此获得不菲的收益,由参与方共同分成。这种模式让反盗版维权队伍迅速壮大,也引起了知识产权界以及法律界人士的深切关注。北京振邦律师事务所国际部主任乔焕然认为,知识产权本质是无形产权,这种无形性以及再加上网络世界的可复制性导致了侵权的泛滥成灾。要想遏制它,就必须进行方法上的创新。如果版权人注意和一些社会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联合起来,把反击侵权的行为委托给律师楼达到一种利益均沾的模式,这对于中国保护版权是极为有利的。

半小时观察:打击盗版的人民战争

做反盗版维权能够致富,这是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这么多年了,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为反盗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各种法规条例、行政命令,三令五申,企业的打假队伍也曾经四处出击,可盗版依然大行其道。盗版越反越多的根源,就在于盗版有利可图,反盗版却常常得不偿失。成本与付出不成比例,最后即使是受害企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退避三舍。

其实北京网尚这家公司,他们的维权模式做的就是两手:一边打击盗版开道,一边推出价格低廉的正版内容,双管齐下,盗版推出,正版进入。这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现在,打盗版能够赚钱,甚至比做盗版还赚钱,这样,不用政府号召,自然有人积极参与。看来,市场上的问题还是要靠市场手段来解决。

政府在号召打盗版时曾经有”打击盗版,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但现在看来,如果”打击盗版,人人有利”才更有效,更有推动力。现在,在这种盈利模式下,打盗版俨然变成了一场人民战争。何愁盗版不会越来越少?

(主编:周人杰  编导:刘煜晨  摄像:景延) (本文来源:经济半小时 ) 郭奇邦

炎黄网络回应涉黄断网事件:部分网站恢复访问

炎黄网络回应涉黄断网事件:部分网站恢复访问
http://tech.QQ.com  2009年12月04日15:35   腾讯科技  京东  我要评论(5)
导读:安徽炎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向腾讯科技发来声明澄清表示,此前传闻的色情网站服务器并不在炎黄网络托管,目前已通知客户关闭网站。

腾讯科技讯 12月4日消息,针对今日安徽炎黄网络涉黄被查,殃及上万家网站无法访问的报道,安徽炎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向腾讯科技发来声明表示,此前传闻的色情网站服务器并不在炎黄网络托管,只是一个客户违规放置了跳转页面,目前已通知客户关闭网站。

炎黄科技还表示,目前正在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尽可能将客户损失降到最低。截至发稿前,部分被断网客户已经恢复了正常访问。(文/京东)

以下为炎黄网络声明全文:

11月30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发布了为涉黄网站提供宽带接入的公司名单,由于公告中所称”9158多人视频空间”的接入商是炎黄网络。随后,有关主管部门开始进行调查,电信部门以配合调查为由单方面关闭了我公司部分客户托管所在的机房,导致数万网站无法正常接入互联网。

12月4日,媒体纷纷以《安徽炎黄网络涉黄被查 殃及上万家网站无法访问》为题进行了报道,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为此,炎黄网络发布声明如下:

举报中心所指”9158多人视频空间” 并不在炎黄网络托管,只是其中一个客户放置的一个跳转页面,我公司已经按照合同,通知客户关闭了该网站。

由于当地电信运营商单方面切断我公司所在部分机房的网络带宽,给一部分客户带来不便和损失,在些表示深深的歉意。目前我们已经启动应急预案,从邻近机房调配闲置的服务器,为客户提供相关转移。我们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尽可能将客户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已经有部分客户网站已经恢复了正常访问。

同时提醒广大企业和个人站长,及时删除和屏蔽自己网站上的不良信息,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做好数据备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炎黄网络作为中国顶级的IDC基础运营商,拥有ICP和IDC双认证,目前拥有客户十万余家,同时为国内众多知名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公司和视频网站提供网络带宽和服务,荣膺中国私营IDC成长性排行榜30强和年度最受站长欢迎的IDC服务商。

我们今后也将吸取教训,加强自身互联网信息内容监管,提高服务水平,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不断努力,为社会营造绿色文明网络环境。

安徽炎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9-12-04

奇奇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