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n:以太网的终结?
802.11n:以太网的终结?
导读:思科最近发布了其支持802.11的产品。这位网络巨头说要帮助企业轻松进入下一代无线LAN的部署,并利用802.11n带给Wi-Fi的更宽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吞吐量。
关键词:802.11n
【TechTarget中国原创】思科最近发布了其支持802.11的产品。这位网络巨头说要帮助企业轻松进入下一代无线LAN的部署,并利用802.11n带给Wi-Fi的更宽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吞吐量。
根据思科移动解决方案的主管Ben Gibson的介绍,在市场正加速采用Wi-Fi技术,而且正寻求前进到802.11n这个最新的无线LAN标准之时,诞生了如下产品及服务:一个模块化的802.11n接入点,Aironet 1250 系列(Aironet 1250 Series),一个48 Gbps的可伸缩的基于Catalyst 6500的 WLAN控制器系统和支持Unified Wireless Network Release 4.2的有线和无线服务。
Cisco还宣布,借助于其Catalyst交换家族,从单一的以太网端口,它就可以交付完全支持双模Aironet 1250 Series的能力。
”市场以及无线设备的数量和多样性正日益提升,” Gibson说,要注意到更多的公司正部署无线电话、打印机、桌上型电脑和其它的行业特定设备,如医疗设备等,这种增生正在支持Wi-Fi的设备中推动着一个快速的增长。
Gibson补充说,虽然许多设备正大量出现,许多网络并没有准备好来完全地支持它们。他说,在公司目前的WLAN部署过快时,802.11回答了许多公司目前正奋力解决的范围和性能问题。
Aironet 1250 Series接入点是第一个经过鉴定的802.11n草案2.0的接入点。仍处于等待状态的802.11n,据说通过其多入多出(multiple-in, multiple-out (MIMO))技术可提升无线网络的范围和吞吐量。
随同这个新的802.11n接入点一起,思科今天还宣布了其它的支持802.11n的下一代无线产品,包括:
- WLAN控制器性能和集成网络通信服务,其设计目的是支持逐级的或大规模的802.11n部署。用于Catalyst 6500的思科无线服务模块(Cisco Wireless Service Module (WiSM))让客户可以为灵活的和定制的部署添加所需要的控制器性能。无线用户还可以支持发挥集成的有线和无线的安全性,高可用性和应用程序的智能。
- 思科统一无线网络4.2(Cisco Unified Wireless Network 4.2),它增强了移动服务,使其可包含无线的网格,接入点监视和迁移工具,以及统一的有线和无线的来宾访问。这项服务还结合了为语音准备的无线增强、可长存的远程接入点和集成性的频谱分析。
- 改善的客户端性能,包括思科的安全服务客户端5.0(Cisco Secure Services Client 5.0),它专注于简化的单个客户端安全和管理框架的企业级供应。版本5.0使用一个改善的接口以提高”2 Click Connect”性能。
Gibson说,思科的最新的802.11n版本向后与较老的802.11a/b/g等技术保持兼容,并不需要对网络基础结构的重新设计。
高等教育机构有可能第一批采用802.11n技术。Duke大学目前正采用802.11n和思科的Aironet 1250 Series接入点。
根据Duke的 CIO Tracy Futhey,思科和Duke的工程师们一直在进行合作,以便在一个学生宿舍中配置无线网络,从而确保恰当的交互操作能力、性能和设计。
”大学作为更宽泛安全性的一个微观世界——一个真实的然而可控的测试场所,提供了一个唯一的角色。” Futhey说,”我们有工作于此,生活于此以及游戏和访问于此的人们。他们使用Duke无线网络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如视频,流媒体和其它的数据密集型技术。我们对思科的802.11n经验即是它可提供我们的高密集的移动群体所需要的无线带宽。”
Burton Group的高级分析师Paul DeBeasi近来发表了一份醒目地标题为”802.11n:以太网的终结?”的报告,预言802.11n技术将在未来的二到三年内开始占领有线以太网的领地。在他的报告中,DeBeasi认为802.11n标志着一个快速的市场转移的开始,即开始从采用传统的无线以太网的LAN接入部署的转移。
”如果你看一下802.11n现在正提供的以及将来两三年内的动向,”DeBeasi说,”它会解决大多数问题和痛苦(与之相关的无线部署的问题,如安全性,认证,保密,数据完整性,入侵检测和其它问题)”总体而言,他说,802.11n会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无线架构。
”稳定性是一个问题,”他说,”看一看MIMO,要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它还要走很长的路。”
然而,DeBeasi很快指出,虽然他的标题采用了一个粗体标题,公司不可能完全清除其线缆和以太网。802.11n会慢慢地取代以太网的接入地位。交换机中继线和数据中心网络对有线以太网的需要还要延续几年时间。
DeBeasi说,思科的方法连同其近来的802.11n的宣告都给公司一种”802.11n是很安全的”的这样一种感觉。有关如果802.11不能被完全认可就不会被部署的观念不再是正确的了。
”思科以这种草案性的产品进入市场使802.11n合法化了,”他说。”这使得大型企业能够制定战略性的802.11n计划。”
根据DeBeasi的观点,草案性802.11n设备的发布给了公司评估其无线计划并绘制一幅战略性图画的时间。他说,他建议为了计划802.11n,公司现在可以看一看新的无线部署,因为在未来的几年内它将开始占领市场。
他说,在桌上型电脑用户增多时,在企业部署移动性应用程序时,在快速以太网的吞吐量足够好时,在企业部署VoIP时,在移动、增加、改变成为经常之事时,在以太网电缆的安装变得困难时,公司应该考虑将802.11n作为有线以太网的替代品。
”一个人可以分析802.11n与以太网之间的关于性能、安全性、可管理性、成本、对人员的影响等方面的不同点,”DeBeasi写道。”然而,与以太网相比,802.11n拥有的确定的及不可变更的竞争优势,是普遍深入的移动性或灵活性。”
为了确保能够支持最新的无线技术,在前进之前,升级其无线架构的公司现在应该认真地考虑802.11n。 DeBeasi说,”你并不想让自己陷于困境。”
”802.11n会将广泛深入的移动性置于快车道上,”他说,”因此IT专业人员现在应该开始考虑如何部署、维护并从一个完全的无线局域网中获益。”
802.11n
802.11n:以太网的终结?
无需更新换代 解决802.11n的两大瓶颈
802.11n对无线网络通道的优化
802.11n无线网络的供电问题
应用802.11n无线扩展器是否可以增强传输信号?
认识802.11n无线天线
802.11n无线连接点可以支持多少用户?
与时俱进企业11n无线网络安全功略(上)
与时俱进企业11n无线网络安全功略(下)
802.11n无线标准正式出台会带来哪些变化?
802.11n WAP和NAC兼容吗?
802.11n绿地模式的作用是什么?
无线升级到802.11n应该考虑的因素
802.11n无线标准真正含义
IEEE 802.11n: 充分研究后再部署
IEEE 802.11n:全面应用时代来临
802.11n无线LAN接入端市场:谁实际占据第二位呢?
向802.11n设备架构发出”挑战”
确保嵌入802.11n协议的设备安全
802.11x无线产品可以和802.11n产品相兼容吗?
802.11n对WLAN安全的影响
802.11n后的无线网络要如何发展(三)
802.11n后的无线网络要如何发展(二)
802.11n后的无线网络要如何发展(一)
802.11n协议
802.11n客户端能否关闭无线装置延长电池寿命?
如何解决802.11n与802.11g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
用户为何不选802.11n?
DFS(动态频率选择)与802.11n
从企业应用解析802.11n(三)
从企业应用解析802.11n(二)
从企业应用解析802.11n(一)
在同一个网络中混用802.11g和802.11n连接点会发生冲突吗?
集成是802.11n的关键
Broadcom技术总监Stephen Palm谈未来802.11n发展
升级到802.11n的几个关键问题
混用802.11n和802.11g连接点产生的无线网络问题
专访Aruba:802.11n引领无线未来(下)
专访Aruba:802.11n引领无线未来(上)
802.11n厂商调研:Wi-Fi升级中合作伙伴很重要
802.11n WLAN风靡美国大学
802.11n最终标准将在9月11日正式发布
Matthew Gast:舍不得802.11n发布
深度专题:全面认识802.11n
官方FAQ:六问802.11n
部署802.11n接入点:最佳实践(上)
802.11n标准发布之后无线网络市场大预测
802.11n促进Wi-Fi成为全球主导技术
802.11n标准的认可将降低无线局域网的成本
802.11n的A面与B面
802.11n升级:大学抛弃遗留网络以寻求新供应商
当802.11n和传统的对等网络都存在时Wi-Fi点对点模式如何反应?
802.11n无线LAN升级规划
番茄树停止运营的必然性:business sense先天缺失
番茄树停止运营的必然性:business sense先天缺失
我一直有个原创观点”轻电子,重商务,WEB端是表现,供应链是核心”(这句话还被某家B2C贴在公司墙上,我一直想收版权费收不到。。。)被无数不懂B2C却偏要装懂的人批判,认为我的观点是轻视”电子”。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电子(初期主要是指UI/UE,功能和应用)较商务相对好实现(货源,议价,库存;配送和RMA的能力),且在START UP的阶段,商务是主要瓶颈,而电子到了扩张期后才是大瓶颈,这是个不同阶段谁重谁轻的问题。当年雷军和陈一舟的观点截然不同:雷军认为要先卖东西再把用户聚合起来,陈一舟认为要先聚合用户再卖东西给他们。我是完全认同雷军的观点,从B2C的角度来看,用户最需要的是你把更多更好更便宜的商品更快的送给他们,而不是给他们一个很棒的网站,商品却又少又贵又缺货,送货还慢。请永远记住,用户上你的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来买东西的,不是来交朋友用功能的。李黎同学的《轻公司》里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所谓的”轻”公司是指既快速大量又低成本的聚合用户,更有效的数据营销和分析,更强大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和更高效率的供应链,更准确的销售预测,更合理的控制库存,更快速的反应能力,而后端还是要往”重”了发展,供应商的关系,议价的能力,服务的能力,仓储和配送的能力,深入产业链的能力等。
反过来说番茄树,几个小兄弟有些互联网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去做WEB2.0的社区,SNS之类的网站很靠谱,但是他们却严重缺乏商务的能力,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基本没有库存,基本没有好价格,整天埋头搞网站。番茄树的创始人,豆瓣出来的小朋友满活跃的去找媒体PR,要做中国的ZAPPOS,这样的文章我也看了几篇,看完后觉得比较搞笑。感觉讲故事的人和写文章的人都缺乏或有意忽视一些基本常识,那就是ZAPPOS的背景和历史:谢家华是卖掉之前的公司拿了几千万刀出来做ZAPPOS的,做大库存,上最先进的自动化流水线,往返免运费,无条件退货(退货率超过35%),亏了近10年直到去年才有了5个点的净利,搞的投资人很不爽逼着卖给AMAZON。(别相信ENDLESS,SHOES等感谢ZAPPOS帮他们推荐客户的那些蠢文章,我特意问了下美国 B2C的同行,卖鞋的几家B2C其实被ZAPPOS搞的很郁闷,大家以前都不免运费不搞无条件退货舒服赚钱,被ZAPPOS搞的很不情愿地被动跟进而已)另外比较搞的是,ZAPPOS很重视服务,却不太重视网站,N年不改版(这点并不值得学习)。
我们可以看到,从远到近,所有TOP的B2C们,其成功必然性基本都是基于先发优势和商务层面。AMAZON虽然没有图书背景,却是B2C模式的开创者,除了先发优势还有强大的资本优势,开始的几年拼命砸钱,拼命的冲量,打的出版社和巴诺书店举手投降;NEWEGG本身就是IT行业背景(可以去查一下ABS是什么);棒子国的TOP10里8个是卖货出身的;国内的当当是书贩子出身(卓越要不是嫁给AMAZON,只能做老二,到现在书盘还打不过当当),京东是中关村经销商出身,VANCL依靠互联网经验和大量广告投放,ROI做的好,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库存控制;运营能力却是一直想法改善的短板,红孩子表面风光实际被动,面对乐友丽家陷入苦战。再看看番茄树国内的同行们:好乐买的先发优势,李树斌等人的B2C经验,供货商的亲密关系,资本的快速注入;酷噻的先发优势,团队的体育网络营销背景和厂商关系;卡路里的虎扑门户背景和厂商关系,操盘手单车同学的互联网和运动鞋发烧友背景;乐淘族嘛,好吧,至少人家有流量资源有钱;还有欧酷派这种上来就砸钱的……比较之下,高下立见。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对番茄树墙倒众人推嘲笑一番,实际上有梦想愿意去尝试的年轻人还是值得赞赏的。可是,商业是现实残酷的,是以成败论英雄的。那几位小朋友又搞了个新东西”翻东西”,看起来是个聚物聚人的购物搜索社区,以他们的专长这个就靠谱多了,希望他们可以成功。
PS:番茄树的领头人是豆瓣出来的小朋友,对于豆瓣的商业模式我的浅薄理解就是CPS+广告收入。回到雷军的观点,实际上在美国豆瓣的功能 AMAZON自己实现的很好,国内当当卓越之前都没重视没做好,现在都开始大力做当当社区和用户产品论坛/点评空间。B2C的社区化,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最后,用我在向美国B2C的朋友请教AMAZOM的一些新应用时他说的一句话结尾:”别忘了,amazon那么多花哨的model,真正赚钱养家的,就是自己卖东西赚差价”。
L1/L2/内存/硬盘 的速度对比
有趣
手机Blog抓拍到UFO
腾讯公测域名邮箱 或引领网络个性化时代
ERR_CONNECTION_RESET
甲流与普通流感的区别,请大家尽快的分享,祝各位健康
ZT: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连续四年排名中国内地第一
“排名领先让我们欣慰,我们参与排名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我们继续进步。”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执行主任Patrick Moreton教授说。
2009年10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每年一度的全球EMBA排行榜的公布,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再获佳绩,连续四年位居中国内地第一名。在评分单项中,该项目的”校友平均薪酬”一项位列全球前四,246,890美元的平均年薪水平在中国大陆更是绝对领先。这个由中美知名高校协力打造的中国内地顶尖EMBA项目以其自参与排名以来,连续在中国内地执牛耳的成绩,向世界展示着中国EMBA教育的领先水平。
榜单前列中的中国力量
在英国《金融时报》本次排名中,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位列第十二名,自2006年首次参加排名以来,该项目已连续四年位居榜单前列。在榜单前十二位的项目中,除复旦外,来自亚洲的学校还有香港科大、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顶尖学校EMBA项目世界排名的领先,也充分显示了亚洲,特别是中国已日益成为管理精英的聚集地和全球管理教育关注的热点。
也有媒体更为直接地指出,中国的迅速发展,是推动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地区持续转移的最重要力量之一。中国因此也已经成为EMBA教育的”最大热土”。业内专家称,在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来自中国的项目排名能持续保持”高位运行”,说明了中国管理教育水平的成长,也显示了在中国接受优秀管理教育的管理精英们正在为世界经济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既熟悉中国,又了解世界,即使是在金融风暴面前,他们也仍然以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挺立于风口浪尖,他们是成长于中国的商界精英与社会领导者。
高标准让世界认识复旦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介绍,”中国目前中外合作的EMBA项目也很多。复旦管理学院是国内起步最早、也是拥有国际合作项目最多的商学院之一。在我们的国际化进程中,我们从向世界顶级商学院学习与借鉴开始起步,积极引进他们的知识体系和前沿思想;成长之后我们更多地是与这些著名商学院展开教育和研究两方面的合作,通过共同研究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通过共同教学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优秀管理人才;我们的目标是要向社会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高端人才。”
基于这样的战略思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与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开始启动EMBA时,双方即达成共识,设定了办学的高标准,就是在项目课程设置、师资要求、生源要求等方面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八年来,这一高标准项目吸引着来自中国本土以及其他国家在华工作的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参加该项目学习的学生中,既有华人高级经理人,也有在华外籍高管,他们不同的学习兴趣在复旦管院都得到了满足。
师资的高要求与国际化也是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八年来所坚持的。奥林商学院EMBA学术委员会严格把关,坚持选派最好的教授每月飞赴上海为项目授课,他们当中就包括奥林商学院院长Mahendra Gupta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奥林商学院高级副院长Anjan Thakor教授等优秀教师。
取得全球排名内地四连冠的佳绩,是对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合作EMBA项目质量的再次肯定,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管理教育发展水平,同时更多的了解了复旦。
中西结合推复旦走向世界
陆雄文教授表示,”有成效的合作应该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双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承诺。除了这个教育项目,我们两家学院也将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合作,携手推进基于中国经济环境下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中国,也是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智慧、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为首个由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外合作EMBA项目,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全球管理层培养立足中国的管理精英。在保持强大师资和优秀生源的办学优势的同时,项目亦不断求新求变,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同时,更为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本土市场。
基于着力培养根植中国、面向世界的高层管理者的要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特别为该项目选配了深谙中国经济、熟悉中国企业管理的教师。对于国际学生而言,这是一笔尤其宝贵的财富。同时,复旦管院还特别为学生们开设了”复旦思想者”系列课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沈丁立、管理学院的芮明杰和李若山、经济学院的华民等一批各学科的资深教授,合力参加了这一系列课程的讲授,他们在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精彩传授,使得这一系列课程受到了该项目学生和校友的一致好评,也让来自全球不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领略了复旦这所百年名校深厚的人文底蕴。
持续努力为中国作育良才
谈到项目培养的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表示:”从这个项目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都还是工作在中国,在不同的企业和组织中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做出努力。我们可以十分骄傲地说,我们项目是踏踏实实地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六班学生、意大利法罗力集团热水器事业部总经理Mario Cioccolo说:”在这个项目的学习,让我更加了解中国了,更加了解在中国市场特色和文化特点,这些直接指导着我的工作……”。
对于学生们来说,EMBA教育在更新大家的知识结构和管理理念的同时,两个学院合力提供的”终身教育”也是让他们十分受益的学习收获。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陈超是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的第三班校友,他在谈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不无感慨:”即使在我们毕业之后,项目的老师们也还是在给予我们持续不断的支持,我们可以从学校继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校友之间也一直保持着积极的互动和联系……”。2009年7月,陈超以校友的身份,获邀参加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在中国开设的首个供应链领袖项目,他也因此有机会和其他复旦管院的校友一起,聆听了由全球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泰斗Hau Lee(李效良)等顶尖学者和专家开设的课程。
伴随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需要更多的熟悉本土、了解世界的高管人才,中国的EMBA教育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本次FT排名中中国力量的成就,也可以说是EMBA教育开始出现中国热的一个讯号,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中国EMBA教育市场成为世界顶尖商学院的兵家必争之地。
在世界名校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为怎样深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为办学过程中怎样做到国际化与本土化和谐统一,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建立了一个榜样。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
2009年10月19日
无题
送别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