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报纸上批评政府的报道经常铺天盖地。2003年初,曾经出现一天之内百万人上街的全国性示威——反对伊战,反对布莱尔内阁。但是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梦想,已成为这个国家发展中的一种常态。这没有让英国停止进步,更没有酿成过动乱。
作为一个生长在北京的中国人,我盼望我的家乡,能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将一次成功的奥运会,展示给世界上不同的声音与持有不同立场的人们。既然伦敦都可以让对中国怀有不同看法人,共同欣赏奥运圣火,北京更有责任这样做。当世界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变化,相信会有更多支持的声音。
中国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为北京赢得了奥运会的主办权。今天英国首相布朗,顶着舆论的压力,在唐宁街10号的官邸前,亲自欢迎奥运火炬,正说明了这一点。
我自己从来无愧在外国人面前,捍卫中国平息拉萨骚乱的立场:制止暴力,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会采取的做法。你可以不同意中国的西藏政策,但是达赖出走已经快五十年了,反对中国举办奥运会不需要等到今天,至于因为中国稳定了西藏局势而抵制奥运,那也是站不住脚的。
我担心的是,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就盲目地封锁消息,或者感情用事地破口大骂一番,甚至挑动起仇外的情绪,这都不是自信的表现。中国要发展,就不可能与世界隔绝。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加开放、成熟、豁达地面对不同的声音——有责改之、无则加勉。这个世界上,可怕的不是不同的梦想,而是没有勇气和胸怀来面对和包容。
中国驻英大使傅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她没有像很多人猜测那样,怕受到抗议者的干扰,而放弃参加火炬接力,依然带着自信的微笑出现在伦敦的街头。昨天,她在《泰晤士报》撰文表示,尽管会有抗议者企图利用这个场合(伦敦火炬传递),但奥运会依然是我们大家的奥运会。
这位蒙古族的女大使,在文中用丰富的事实,坦率而诚恳表述了自己对西藏问题的看法。其中却没有使用任何批评、攻击性的语言,读罢却让人点头称是。在结尾处,她说中国将努力向世界张开双臂。这是何等的胸襟,如果每个国人都有她这样的开明和修养,也许今天西方对中国的许多偏见也就自然消解了。
奥林匹克应不应该和政治挂钩,这个争论大可以继续下去。但是,不争的事实是,从1896年顾拜旦发起现代奥运会开始,它同民族国家,同政治就没有分开过。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中国没有派代表团参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抗议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
今天,我们谴责别国把奥运同政治混淆,用西藏、人权问题对中国指手画脚,并不难。也许奥林匹克真的应该是纯竞技性的,但是我们不也曾热忱的邀请和期待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知名人士出席8月8日的开幕式么?
展示中国泱泱大国的气派,不仅需要在赢得主办权时能接受世界的祝贺和赞扬,更要在世界不理解甚至指责中国时,表现出自信和宽容。如果我们只会消极地谴责外界的批评,屏蔽不同的声音,这样也许一时保住了的面子,但失去的是世界的尊重。
不经意看到路边悬挂着的广告条幅,在欢迎奥运火炬到伦敦的标语下面,有三个赞助商的商标,分别是可口可乐、三星和联想。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三星,不单是为了他们在争议中坚定的表明了支持北京奥运会的立场,更因为韩国与奥运会间不同寻常的历史。
韩国决定申办奥运会时,还处在军人独裁政府的统治之下。朴正熙及在他被暗杀后继任的全斗焕,这两任军人总统都希望借主办奥运会之机,拉动经济,提升韩国的国际形象。然而,汉城(首尔)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后,韩国内外要求结束军人专制,实行宪政的呼声空前高涨,军队已经无法再压制民主运动。1987年,奥运会举办的前一年,全斗焕宣布交权,不再竞选总统,12月,卢泰愚当选韩国首位直选总统,该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由此突飞猛进。
韩国人给当时尚处在冷战阴影中的世界奉献了一次难忘的奥运会。1988年,在那首经典的《手拉手》中,他们深情地唱道,“我们手拉手,穿越五大洲,我们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心连心,开始懂得了,打破在我们之间的那道隔阂的墙。”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社会发展都远远超过了当年的韩国,北京理应做的更好。
国内的同学告诉我,3月31日,当来自雅典的火种在北京点燃第一支火炬时,天安门广场周边方圆两公里的地区都被封闭,诺大的广场显得空空荡荡。也许他们在电视转播里看到了更庄严、肃穆的画面,但是我想告诉我在国内的朋友,今天我在伦敦,看着奥运圣火从身旁经过,尽管是在欢呼和抗议的交响中,我依然感到温暖和自豪。
愿奥运火炬一路走好,祝福北京奥运!
注:作者现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吴锋是作者笔名。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